本文撮錄自港台文教組及香港投資基金公會合作的「投資有道理」節目第13集,節目已於2月12日(港台第1台)及2月14日(港台第5台)播出。港台網站(
(主:Sally,夏妙然;施:施永青─中原集團主席)
主:短期內會否有更多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出現?
施:之前房委會推出的「領匯」,其實是香港第1隻REITs,但相信短期內不會有太多這類型的產品在香港推出。因為用REITS的方式出售物業,成本較高,例如領匯的上市費用就數以億計。如果一般物業組合的價值不太高,就不會以REITs形式上市。
另外,現時地產市道良好,在市場上亦可以以較佳價錢出售物業,那麼為何要用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的方式?所以,只有大型的物業組合,例如大型商場及酒店等,才值得這樣做。但是這類型的項目,大多可以為地產商帶來穩定的現金收入,某程度上可說是地產商的寶藏,所以短期內應該不會有太多REITs在香港出現。
主:除了REITS外,一般投資者其實亦有很多渠道投資香港地產市場,例如買樓或投資地產股。你怎樣去比較這些選擇呢?
施:買樓會較為直接,因為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樓盤,買了之後自己又可以選擇租客、傾談租約及每月租金等。買地產股則某程度上要假手於人,這很視乎所投資地產公司的管理質素。現時地產市道不錯,但亦不見得所有地產股都上升。首先要視乎管理層做得好不好,就算管理得好,也可以不派息,還可以批新股。所以買股不及買樓直接。
但買樓比較麻煩,例如遇到麻煩的租客,更可能要打官司。投資REITs就介乎買樓和買地產股之間,REITs有明確的派息規定,要求基金須將大部份收益派發給投資者。另外,REITs每單位的基金價值亦較低,像領匯那樣,五千多元就可以入場,而另一好處是有專業人士管理,不過要收取管理費用。
其實3個渠道各有好處,如果投資者眼光獨到,當然是自己買樓好;買地產股則最是方便;而REITs則適合一些沒有時間處理投資的人士。
主:市場上有很多關於物業市場的資料,你認為應如何分析?
施:一般而言,樓價會隨經濟上落,所以最重要仍是看經濟周期。如果經濟好,市民收入及負擔能力上升,樓市自然有支持。
雖然環球經濟有放緩迹象,但我個人認為,香港經濟經過幾年低潮,自03年沙士之後才剛開始復甦,整體經濟仍處於上升軌,加上過去2年樓價有不俗升幅,為社會創造財富效應,所以我對未來樓市是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