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到一篇有關滙控(005)的報道,雖然很多讀者都可能已留意到,但我仍想在此談一談,因為這篇報道,正好回應了我日前談及滙控的文章。
在滙控公布業績後,不少證券行都降低滙控的投資評級,原因是他們認為滙控去年的盈利雖然創出新高,但下半年的稅前盈利較上半年減少12%,反映滙控的盈利已欠增長動力。
不過,滙豐控股執行董事艾爾敦卻駁斥有關想法,認為集團仍具增長動力,並指出不排除未來滙控仍會作出收購的行動。對於這一點,我個人十分認同,而這亦是我周三在此提出過的觀點。
或者我們可看多一點艾爾敦的說法。他表示,不同意市場指集團缺乏再增長動力,有信心集團在墨西哥及亞太區業務帶動下,仍能保持可觀的增長。他同時指出,雖然集團無意靠收購帶動增長,但仍會繼續留意收購的機會,而剛公布的業績將派息比率由6成1下降至5成3,主要是因為滙控看到市場有好的投資機會。
艾爾敦又指出,雖然集團已作了多項收購,並已正進入整合階段,但這不代表如果有吸引的項目,滙控不會再進行收購。
上述內容是引述有關艾爾敦說話的報道,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事實上,我在撰寫周三的文章時,確實沒有和艾爾敦有過任何溝通,而這亦不代表我們「英雄所見略同」,這只是代表我在分析滙控業績時,真的經過細心的考慮而已。
事實上,市場指滙控業績出現倒退的現象,實在是有一點「馬後炮」味道。因為滙控的中期純利有多少,市場早已得知,而滙控的全年純利最終亦達到市場的預期,所以在滙控公布業績後才表示其純利出現倒退的情況,實在有點令人費解。
當然,既然市場幾乎一致唱淡滙控,我相信滙控短期內仍然會繼續尋底,但這是否代表滙控在現水平並不值得吸納?我又不太認同。事實上,既然艾爾敦已讓我知道我對滙控的前景分析和滙控管理層相若,亦即是說,基本因素已在掌握之中,我看不到128元或以下不吸納滙控的理由。
無可否認,市場的研究報告,的確可能會導致滙控股價調整的幅度較預期為深,但這反而造就出一個更佳水平去吸納滙控的價錢,我實在看不出當中的弊端。如果市場每一個人都看好滙控的前景,投資者又如何可以以128元或更低的價錢吸納滙控?
而且投資者必須留意的是,滙控將會於兩周後除息,到時其股價便會因而下降2.1元,代表其股價將會較貼近市場的新目標價格。
到時會否又引來一些新的報告,指滙控的股價已屆吸引水平?我實在要拭目以待。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