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滙控(005)的網站下載其2004年的年報後,沒有細看便隨手按「print」,將該年報列印出來,跟着繼續撰稿,豈料隨後到文具房取printout時,方察覺「大件事」!這次滙控的年報奇厚,共有370多頁,printer負荷不了,紙張散滿一地,其後將三百多頁重新排列,真是頗費時間。
據聞周一滙控公布業績後,有不少歐洲投資者不滿其派息政策,認為滙控管理層「出手」太低。由於滙控以美元作業績公布的貨幣單位,若以美元計算,在過去5年(2000-2004),滙控的每股股息由2000年的0.435元逐步增加至2004年的每股0.66元,在5年間每股股息共增加了52%,即在4年內平均每年增加股息13%,股息算不俗。
上述股息是以美元為單位計算,但英國的投資者以收取英鎊為主,那麼情況就頗為不同。滙控在2000年的每股英鎊股息為0.294鎊,在2004年則為每股為0.352鎊,即由2000-2004年這4年,英鎊股息的增幅只得19.7%,平均每年不足4%,此增幅與美元單位計算的13%相距頗遠。更有趣的是,滙控去年派給英國股民的股息為每股34.5便士(2003年),今年(2004年)則為每股35.2便士,即只增加了0.7便士,怪不得英國股民大表不滿。
另一方面,以滙控在2004年業績中提供的派息比率(Dividendpayoutratio)來看,2000年其派息比率為54.4%,2001年為76.2%,2002年為69.7%,2003年為60.6%,但2004年則降至只得52.7%,此乃滙控在過去5年派息比率最低的一年。
派息比率的高低,某程度亦可視為管理層對前景的信心指標之一種。假若管理層對未來業務有戒心,當然要預留多些資金作準備及防禦之用,正如在2000年,滙控派息比率只得54.4%,跟着全球經濟便進入一段漫長的衰退期。相信大家亦不會忘記數年前本港之經濟情況,而該次偏低的派息比率會否是一次預告呢?
另一方面,據報道,滙控短期不準備作大型收購,因此應該不用預留太多的資金,故此將派息比率調低會否是為未來所面對的挑戰而作準備呢?
以上所述的派息比率是來自滙控年報,其派息比率之計算方法與市場常用的略有不同,現將其公式列出供大家參考:
每股股息÷未計算商譽等因素前之每股盈利=派息比率
最後,近期多間外資大行在倫敦發表滙控的研究報告,目標價大都調低至介乎800-820便士間,即相等於119-122港元。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