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究竟是有價還是無價呢?相信很難回答這問題,特別是傳統香港教育並不重視藝術教育,而傳統的觀念,就是藝術可以陶冶性情,但最好子女還是念理科或商科,在社會上才能夠有所發展。
就算自己不懂得藝術創作,但部份藝術品卻可以成為另類投資。當然,投資者最好能擁有一定的藝術欣賞能力。曾經聽說一位朋友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新界圍村之原居民,因為擁有祖先土地的原因,所以家境尚算富裕。主角有數位兄弟,主角的兄長是一位喜歡名畫的人,早年他們的父親去世之後,遺產便分配予幾位子女,子女拿着那筆遺產,有些拿來做生意,有些拿來投資物業,特別是97年以前地產市道暢旺,投資地產是當年的時尚。但那位哥哥卻不為所動,專注工作,只是閒來有假期的話,便飛到英國、法國及意大利等地參觀博物館。有一天,他作了一個決定,就是把手上持有的物業變賣,目的就是為了一幅畫,這個決定為家庭帶來極大的震盪!
那位哥哥說一生人的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能擁有一幅梵高(好像是這位畫家)的畫。碰巧當年有一幅梵高的畫拍賣,而且價錢尚算合理,約在100萬美金以下,結果哥哥在倫敦把它買下,買了以後並沒有運回香港,只繼續委託拍賣行存放。
那位哥哥買了那幅畫只是要滿足自己一個心願,及後這位哥哥去世,家人便把那幅畫委託拍賣行拍賣,結果賺了數十萬元。名畫價值沒有下跌,反而增了值,而相反,金融風暴之後,物業價格卻大幅下挫。正因為哥哥對藝術的熟悉,所以明白名畫的投資價值,因此夠膽買。如果換了別人,早已在金融風暴物業投資之中損手了。這亦是另類投資的事項,就是要對所投資的東西有深刻的認識。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