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末傳出董建華獲委任為政協委員,甚至可能擔任政協副主席的消息後,幾天以來香港政壇各路人馬諸多揣測,民主派祭出《基本法》「護董」,實際是憂慮民望高的曾蔭權上場後會令反對派處於下風。
親北京人士強調,董獲重任象徵中央重視香港。可是沒有人能權威地否認董提早下台消息,顯示兩大陣營仍摸不透看不清中央用意。
欲把董建華「除之而後快」的民主派,在傳出董可能提早下台消息後表現低調,反批評中央迫董退休損害一國兩制,並指董是按《基本法》選出,理應完成五年任期,民主派這時護董,說穿了是不想民望高的曾蔭權上場,因為屆時曾就可藉着民意主導政改及各項政策,面對中央突然出招,反對派頓處於下風。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昨日不諱言日後更難發動群眾運動。
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認為,北京突然換董並非因為董做得不好,而是想打擊民主派爭取盡快普選,「佢(北京)哋想將所有責任推到董建華身上,但其實施政失誤唔係佢一個責任,曾蔭權、唐英年都有責任,點解又支持佢哋選特首?」他強調,北京只是想用可控制的八百人選委會,選一個中央可控制的第三屆特首。
民主派策略性護董,親北京陣營卻不敢貿然挺董,因為中央領導人尚未開腔為事件定性,故各人只能一味說董任政協能提高香港地位,又說若中央公然架空董建華對港不利。
但據了解,最早得悉董有機會出任政協副主席的一批親中人士,對董出任政協委員、甚至政協副主席均不感到訝異,最令他們感到事件不尋常的是,為何中央選擇此時行動?因為親北京陣營普遍認為,董出任政協副主席之時,就是他退下來之日,這就是各人盡力為董說好話,但始終沒有否認他會提早下台之說的原因。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