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屬綜援或低收入 教協促予支援<br>5%學生家無電腦

多屬綜援或低收入 教協促予支援
5%學生家無電腦

【本報訊】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的調查發現,受訪五千多名小四至中七學生中,百分之五學生家中沒有電腦,即全港三至四萬名學生沒有電腦;他們絕大部份是綜援及低收入家庭。該會擔心跨代貧窮問題加劇,促請政府提供更多支援。 記者:黎國剛

教協於今年一月二十日至二月四日期間,向二百二十多間小學及四百四十多間中學,以問卷訪問五千五百多名小四至中七學生。
調查發現,受訪學生中,有百分之五學生家中沒有電腦,他們近九成人來自綜援及月入低於一萬四千元的低收入家庭。以全港小四至中七學生人數近七十二萬人推算,家中沒有電腦的學生達到三萬多至四萬多人。他們之中,四成三人也沒有在課餘利用學校及社區中心的電腦上網學習。

課外活動也不能參加
調查結果又顯示,三成四受訪學生未能每月最少參加一次校外學習活動,兩成四人更未能每星期最少參加一個課外活動。他們大部份也來自清貧家庭,而家庭收入愈低的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次數愈少。
此外,四成九受訪學生卻表示沒有支取政府提供的書簿和交通津貼,兩成二人則表示雖然有支取這些津貼,但認為津貼不足夠。
教協會長張文光促請政府,加強向這些家庭學生提供支援,避免因教育資源限制而引發跨代貧窮的問題。他建議政府檢討對學生提供津貼的方式,並在私人樓宇密集的貧困社區或社區中心,提供更多電腦設施。

應利用學校社區設施
不過,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指家中沒有電腦的學生,應利用學校及社區中心的電腦設施,可減輕學習問題。「如果有設施而學生唔用,教統局應該研究一下,係咪政策同宣傳出咗問題呢?或者係社區中心嘅設施真係輪候好耐,學生用唔到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