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講粗口醫生向病人發律師信

被指講粗口醫生向病人發律師信

【本報訊】一名在醫院管理局普通科門診工作的醫生,不滿被病人指他講粗口,決定向該名病人發出律師信,要求撤回有關指摘,否則告上法庭,寧願付出一筆訟訴費,都要阻嚇一些無理的病人。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黃德祥批評,醫管局就病人對醫護人員的投訴多數採取息事寧人態度,打擊前線人員的士氣。

不滿醫局息事寧人
該名在中九龍普通科門診任職的何鴻鈞醫生,接受有線電視訪問時指,在三個月前診治一名病人,他當時處方一樽纖維粉給該病人,但遭該病人向院方投訴,指過去醫生均處方六樽纖維粉,質疑他只處方一樽,並指他當時「講粗口」。
何鴻鈞認為自己是被人誣衊,要求該病人收回有關指摘,否則發出律師信。他強調,一旦要告上法庭,雖然要用一筆訴訟費,但為了前線醫生,希望此舉可以阻嚇到一小撮病人的無理指控。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黃德祥說,何鴻鈞主要不滿「俾病人屈佢講粗口」,他個人支持何的做法。他又稱,其實前線醫生不時也會被病人投訴,尤以投訴醫生態度不好為主,但背後或因病人向醫生提出一些要求不遂,如要求檢查或開藥,若醫生以臨床決定認為無需要,部份病人就投訴醫生態度不好。
他不滿醫管局接到病人投訴時多採息事寧人態度,「第一時間就saysorry(說對不起),就算病人投訴唔成立都講對唔住,其實如果查出醫生冇錯,係咪都要saysorry?」他認為,若醫生乃按臨床決定或醫院指引做法,並無犯錯,卻被投訴後不獲院方支持,會影響士氣,尤其現時醫管局節省資源下,醫生要執行有關政策,必須獲足夠支持。

憂慮病人不敢投訴
病人權益協會幹事彭鴻昌稱,醫生毋須向病人發出律師信,擔心這個先例會影響病人不敢對一些醫療問題作出投訴,因為醫管局現時的既定投訴機制足以保障醫生,反而無法讓病人申冤,以醫管局公眾投訴委員會的調查結果,一百五十宗個案中只有三宗成立。
醫管局回應稱,該局的公眾投訴委員會已接獲該宗投訴,會研究診所主管即將提交的調查報告。據了解,若何鴻鈞要向病人發出律師信,必須得悉病人的地址;但醫管局強調,在未獲得投訴者或被投訴者同意前,都不會透露雙方的個人資料。

何鴻鈞醫生稱不滿被誣衊,決定向投訴他的病人發出律師信。有線電視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