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貴報專欄曾介紹屋宇署計劃向僭建物業主發警告通知,並且會「註契」;這計劃何時實行?
答:於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開始實施的《2004年建築物(修訂)條例》其中一項加強對付樓宇僭建物的措施,便是引入警告通知制度,藉此希望私人樓宇業主可以更加主動清拆僭建物。
根據現行執法政策,屋宇署會對七類僭建物採取優先取締行動,向業主發出清拆令。這七項僭建物包括有即時危險或新建僭建物等。
至於被列為非優先處理的僭建物,屋宇署會向有關業主發信,勸喻業主自行將僭建物拆除;在警告通知制度下,屋宇署會向業主發出警告通知,而再不會發勸喻信。
自警告通知制度實施後,屋宇署會向被列為非優先取締的僭建物發警告通知。若業主沒有在指定時間內(一般為兩個月)採取行動,屋宇署便會將警告通知在土地註冊署上註冊。「註契」會成為業主產權的附帶承擔,對物業的轉讓會有一定影響,亦方便準買家知悉有關物業存在僭建物。屋宇署希望藉此鼓勵業主主動清拆僭建物,及保障物業買賣雙方權益。
為了讓業主有充足和合理的時間採取行動,屋宇署會在發出警告通知之前,先向業主發「預先警告信」。
業主須在「預先警告信」發出的一個月內,通知屋宇署已將有關僭建物拆除,否則屋宇署便會向業主發出正式的警告通知。自警告通知制度實施以來,屋宇署已發出六十九封「預先警告信」。
屋宇署與《蘋果日報》合辦「愛護樓宇面面觀」專欄,逢周三刊出,講解與樓宇保養和安全家居有關資訊。
查詢及舉報:26261616
傳真熱線:25374992
電郵地址:
服務熱線
電話:29908288
傳真:23702192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