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入世三年,「農民真的更苦嗎」?張五常質疑世銀的結論,說是「胡說八道」。筆者沒有數據資料,但至少一年前,去年初出版的《中國農民調查》一書,作者用兩年時間,在安徽五十個縣的農村,作深入的地氈式的採訪,研究和收集了大量有關的文獻和資料,也從中央到地方,採訪了一些省外的單位和個人,政要和學者,而寫出來的結論是:「我們要說我們看到了你想像不到的貧窮,想像不到的罪惡,想像不到的苦難,想像不到的無奈,想像不到的抗爭,想像不到的沉默,想像不到的感動,和想像不到的悲壯……」。
官方文件,有二○○○年湖北監利縣黨委書記李昌平寫給國務院領導人的信,說「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並觸動了時任總理朱鎔基,並促使中央對農民、農村、農業這個「三農問題」予以重視。但直到二○○三年年終時,社科院的何西來為《中國農民調查》一書寫序時說,三農問題「直到今天,仍然改變不大」。一年之後,可能會有根本改變嗎?
中國農民是不是更苦?不得而知,但肯定仍然很苦。電視台拍出來的「鄉債」、「賣血鄉」、「愛滋村」,不可能在一兩年內有根本改變。
中國貧富差距持續擴大,收入所得分配嚴重不均。研究顯示,中國的基尼系數在短短十多年來大幅攀升,一九九二年為○.二八二,二○○○年時為○.四五八,已超越國際的警戒標準。城市內個人年收入的基尼系數為○.五二九,人均家庭收入基尼系數為○.五六一,都接近被認為會隨時爆發動亂的○.六的標準。
中國城鎮與農村的所得成長幅度不成比例。美國蓋洛普民調公司今年一月發表的調查顯示,中國家庭收入變化最多的是城鎮居民,其平均收入已是農村家庭的三倍。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實指出,若將公費醫療、失業保險等非貨幣因素考慮進去,城鄉收入差距應有四至六倍之多,全世界最高。
這只是平均數。大幅差距就更是有霄壤之別了。一位在廣州從事證券業的回國精英,每年所得超過十萬美元。二○○三年中國人均所得突破一千美元,這數字對於那位回國精英,已經低得令他難以想像了。一位農民出身到東莞打工的民工,一個月工資有七百元人民幣,接近年所得一千美元的水平。在農村耕作的中國農民,年平均所得為四百五十美元,不到中國人均收入之半數。但中國有五千萬窮困人口,每年收入僅八十美元。這些人大部份居住在西部地區。據調查,西部地區的城鄉差距又遠高於東部地區。換句話說,愈是落後地區,城鄉收入差距就愈明顯。
中國城鄉的富貧差距有幾個原因:一是毛澤東時代的城鄉隔離政策;二是經濟改革雖由農村開始,但八九「六四」以後,中共就把所有資源向城市集中,因為城市的富裕可約制騷動,而城市騷動對政權的衝擊較大,也會給外界造成惡劣影響,農民的騷動外界看不到,離「天子腳下」又遠,就管他娘了;三是中國經濟改革是「以權力創造市場」的過程,權力交換帶來資本累積,也製造了無數的大款。
農民仍苦。這是中國今天的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