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增產」荒謬何在?

鼓勵「增產」荒謬何在?

周兆祥 作者為綠色生活教育基金ClubO主席

「禁售避孕袋一星期」、「鼓勵單身女士生育做未婚媽咪」、「推廣香港成為『性動力之都』……」,報章專欄有提出這樣的提議。
當然是在搞笑。不過笑話背後,的確有非常嚴肅的問題。事緣香港政府高層忽然傳出訊息,希望港人合作加一把勁努力「造人」,增加生育下一代,理由是按照當前人口結構推算下去,幾十年以後我們這個社會恐怕勢必年輕人少老年人多,由少數人供養大多數人,經濟負擔沉重,不堪想像。
新加坡社會早有前科:三四十年前政府使用近乎高壓手段,威迫利誘國人減少生育,但是十年前左右卻反其道而行,用盡方法大力鼓勵條件較佳的夫婦「增產」。
這是胡塗無知短視的典型灰色思維搞出來的灰色政策,刻舟求劍,因為:
‧地球人口早已太多,遠遠超出這艘太空船能負荷的污染量及物資消耗量,誰多生一個只會導致生態失衡更糟糕,全面崩潰更早。
‧香港社會病得那麼那麼嚴重、香港人身心靈狀態那麼傷殘,最不適宜「增產」,否則只會令全球增加更多低質素的灰色地球公民,遺害眾生。

‧問題的癥結其實在於老年人負累社會,這是完全不合理的、不必要的。人類社會歷來都沒有老人問題,今時今日長者居然成為社會的負累,只因為「折舊率大」、「資源錯配」、「價值觀錯誤」。要想解決這個未來勢必出現的超級危機,唯一辦法是對症下藥:
(1)人老應該健康活躍:歷來世界各地社會的老人家都老得精靈、老得活潑,毋須消耗社會的資源去照顧他們的起居飲食為他們治病。這一兩代的人未到五六十歲已經紛紛「折舊」得變成廢物,身心靈腐朽,再加上我們的醫療保健工作事倍功半,一塌糊塗、倒行逆施,才令到長者負累社會。
(2)人老應該繼續生產:生命每個階段都可以用不同方式貢獻社會,長者的閱歷與技藝本來對大家極為珍貴,只不過是我們的制度大錯特錯,令他們成為廢物。事實上老人家到了八九十歲,仍然可以在不同的崗位上生產,例如做顧問、藝術創作、園藝、護理、教育、輔導、行政等等,只要受到重視又得到合理回報,他們的「生產力」絕對不遜於後生一輩。
(3)人老應該值得尊重:關鍵始終在於社會風氣,尤其是價值觀。今天我們的長者大多處境淒涼,錯在西方社會過份推崇青春、蔑視生命的較後階段。因此目前我們最需要的思想革命,就是改造社會的集體意識,令大家再次堅信:人生的旅程每段風光各自各精采,生命的黃昏是快樂智慧圓滿的高峯,生命的樂章最末的段落美妙醉人,我們可以開開心心期待那些可愛可戀的時光。
這樣,大家馬上明白現在恐慌生育不足是多麼荒謬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