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今年是六百周年。由於他足迹遠至非洲,甚至可能比哥倫布早發現美洲新大陸,中國和外國都不乏紀念活動。但最特別的,要數中國解放軍退役海軍少將鄭明,正仿製鄭和當年的寶船,準備依照鄭和當年航線下西洋,藉此向世界宣示中國的良性外交政策。
一直致力研究鄭和對航海史貢獻的鄭明說:「鄭和的航線是海上絲綢之路。」七十二歲的鄭明九八年起就推動大規模紀念鄭和下西洋,其中一個項目就是造「寶船」,但由於欠缺資料,沒有辦法做出原大,船要縮短一半,只得六十一米長。
一四○五年,明成祖為彰顯中國海事實力,派鄭和「下西洋」。鄭和踏足過的地方,史學家眾說紛紜,甚至指他可能一四二一年已到美洲,比哥倫布早七十年;肯定的是鄭和二十八年內到過三十七國。
鄭明指出,鄭和沒有征服別國、開拓殖民地,對貿易的興趣比對偷盜大。他說:「明朝中國國力最盛,我們希望令中國人為民族而傲,以及凸顯開放的重要。」當年的中國是海上霸主,西方國家望塵莫及,但後來閉關自守,才被西班牙、葡萄牙等歐洲小國超越。
航海五十年的鄭明說,他不是鄭和的後代,「但海把我們聯繫起來」。今年七月就是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寶船會在屆時下水。而在中國及英國等其他國家,亦會有多項紀念活動,包括電視特輯、展覽及會議等。
英國《泰晤士報》/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