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印度市場增長潛力大

陸叔理財:印度市場增長潛力大

繼續昨日的話題。新興市場除了東歐外,印度一直是另一個投資市場的焦點。印度市場雖然已崛起有一段時間,但真正為人所留意的,只有兩三年的光景。
曾經參與印度投資的朋友都知道,印度最大的賣點,是有良好的英語及科技人才,因此不少先進國家將客戶服務的後勤基地、科技研發及生產線都遷移至印度,刺激了當地整體的就業市場,因而令內部消費保持穩定動力,帶動整體經濟增長。所以,近年印度股票市場表現理想,主要是由內部消費股及提供上述服務支援企業的股份所帶動。
儘管去年印度投資市場因政局不穩問題曾出現過調整,但很快便重拾上升動力,預計今年環球經濟繼續復甦,加上科技業前景重新被看好的情況下,印度市場仍會繼續受惠。

傳統市場美勝歐
值得留意是,基金公司代表表示,今年續看好印度市場的原因,除了看好上述行業繼續受惠外,另一因素是印度銀行金融業會進一步開放給外資經營(給外資經營銀行相關的理財及投資業務,由以往只可佔5%,逐步提升至70%)。近年環球不少銀行及金融機構經營理財及投資此等非利息收入業務,都為其帶來不俗的盈利貢獻,而印度於這方面業務仍處於落後階段,增長空間及潛力仍很大。所以今年金融及銀行類股份,可帶動印度投資市場進一步造好。

除了新興市場外,投資者也不能忽視傳統市場。若論傳統市場,相信皆離不開歐美兩大地區。不過,投資者對此兩個市場都會有愛有恨。因為縱觀過去兩年,投資歐美市場的回報未必及得上新興市場(當然,若以歐美兩地相比,歐洲因受惠於歐元升值,其相關基金或會稍稍跑贏美國基金)。但這是否代表此兩大市場今年的投資價值仍不及新興市場?
一直以來,我覺得歐美市場在整體投資組合上的角色,是爭取長線的穩定回報,而非跟其他市場可伺機作中短線投資。所以,投資組合內,仍可考慮加入歐美兩地基金,比重約佔整體投資組合10%至15%左右。但若只以兩者作考慮,我則會放多些資金在美國市場上。原因是若論經濟增長,今年預計歐洲仍會落後於美國,加上歐元兌美元像過去般大幅飆升的情況,未必會再出現,歐洲相關基金賺滙水升值的優勢也不復存在;相反,美國今年雖處於加息周期,但預計通脹在受控制的情況下,今年經濟增長可保持穩定增長,對於美國企業繼續改善盈利,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台。
以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成份股為例,由02年第4季開始計算,直至04年第4季的連續9季,平均每季盈利都有13%至15%的增長。
在宏調的嚴格控制下,可繼續保持低通脹及溫和經濟增長,預計企業盈利可保持持續增長動力,對投資者投資美國市場來爭取穩定回報,足以打下一支強心針。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