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香港沒有結構性財赤! - 盧峯

蘋論:香港沒有結構性財赤! - 盧峯

從剛公布的政府財政數據可以清楚看到,政府對本身財政狀況的預計不但談不上準確,更可說是錯的離譜。根據最新數據,政府在本財政年度的頭十個月共錄得二百二十四億元的財政盈餘,即使扣除出售債券所得的二百六十億元,政府頭十個月的財政赤字已不足四十億元,基本上已達到收支平衡,可政府在去年預算案卻預計香港將有四百多億元赤字。從四百多億元赤字到出現收支平衡,特區政府對公共財政狀況的估計不是錯的離譜嗎?
當然,這樣的錯立法會議員是不會追究的,財政司司長更不會因這樣的錯誤而被追究責任或需要引咎辭職,他頂多只需要哈哈大笑幾聲說香港是外向型開放經濟體系,經濟發展及政府財政狀況不易掌握就能了事。然而我們認為政府財政在短時間內大幅好轉說明了一個事實,就是香港並沒有結構性財赤的問題;只要特區政府不再胡亂揮霍、不再任由公共開支大幅增長,香港的財赤完全可以隨着經濟復甦而自動解決,根本不需要大幅改動稅制,更不需要引入如銷售稅這樣的新稅項。

所謂結構性財赤,指的是政府的財政赤字像附骨之蛆那樣揮之不去,不管經濟好壞依然存在、依然不斷蠶食着政府的財政儲備;可香港從經濟低谷走出來才不過一年多、真正出現復甦的勢頭才不過一年多,特區政府的財政已像奇迹那樣大幅改善,從四百多億元赤字轉為收支平衡。顯而易見,政府的財赤完全是經濟低迷的產物,並迅速隨着經濟改善而消失。像這樣的問題,能說是結構性問題嗎?像這樣的赤字,能說是結構性赤字嗎?
更何況經濟復甦的勢頭才剛剛確定,僱員加薪、商舖住宅租金上升、企業盈利增長等因素還未全面反映在政府的財政收入中。也就是說,政府收入特別是經常性的稅收及差餉等將在未來一、兩年進一步上升。而當這些經常收入持續上升時,財赤將會消失的無影無蹤,所謂結構性財赤問題更是無從談起了。
我們認為,既然特區政府的財赤只是經濟盛衰循環衍生的問題而不是結構性問題,意味政府入不敷支只是暫時性問題,只要香港經濟不是一沉不起、只要政府不再胡亂花霍,目前的稅收及其他政府收入已足夠支付政府各項服務的開支,根本沒有需要在稅制上有甚麼大動作,更不應該、更不需要引入銷售稅這樣的新稅項,否則只會令政府稅收大增,導致稅收增加、政府開支增加的惡性循環。
(圖)香港從經濟低谷走出來才不過一年多,特區政府的財政已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