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由市場解決青少年就業問題 - 何洋

蘋論:由市場解決青少年就業問題 - 何洋

隨着總體經濟環境改善,本港青少年就業問題得以紓緩。十五至十九歲青少年的失業率,由二○○三年夏季最高峯的百分之三十七點六,大幅回落至現時的百分之十八點一。
列舉上述數據目的在說明,只要本港經濟出現轉機,儘管剛步出校門的青少年缺乏工作經驗,仍可覓得工作崗位。例如在自由行的帶動下,本港的旅遊、餐飲和零售業均有所得益,很多在這些行業內的企業都在大事擴張業務。青少年就業狀況在這情況下得以改善,自是理所當然。
面對青少年的就業問題,政府能做的極為有限。政府唯一應該做的就是不斷地優化香港的營商環境,令市場力量得以更好地發揮。只要市場洋溢着生機,青少年的失業問題自會迎刃而解,不須政府勞心。
不幸的是特區政府並不這樣去理解問題,一連串旨在「扶助」青少年就業的計劃相繼出台。新的一項在去年推出,名字叫「青年自僱支援計劃」。近日政府公布該計劃所獲的「成效」,據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常任秘書長張建宗透露,由去年九月至本年一月,共有一千五百名學員參加該項計劃,成功賺得一百三十萬的收入。
有趣的是,政府在宣布學員們「成功」賺取百多萬元時,卻並沒有宣布其成本到底是多少,從而令外人難以用成本效益分析來評估該計劃的真實成效。
最令我們憂心的是,政府出錢出力在基本教育以外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的支援,極有可能令他們養成一種事事望政府出手援助的習慣。
此預期一經形成,這批習慣於被政府事事照顧的青少年長大後,很可能繼續要求政府不斷把公帑用於對他們有利的開支上,這對香港經濟將帶來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
政府應把青少年就業問題交由市場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