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shTalk:竭盡所能 成功真諦

TrashTalk:竭盡所能 成功真諦

中國人喜歡以「蓋棺定論」來評價前人一生的功過。我們應如何為馬龍的十九載NBA生涯蓋棺定論呢?三萬六千九百二十八分(得分榜第二位)、一萬四千九百六十八個籃板、兩屆常規賽MVP、兩面奧運金牌、十一次入選明星賽。馬龍的成就應當與「J博士」艾榮、「魔術手」莊遜、「小鳥」布特及米高佐敦等並駕齊驅。

缺指環難彌補?
然而,三次躋身總決賽皆空手而回,窮畢生之力求一冠軍指環而不得,那種「志未酬、鬢先秋」的遺憾和無奈,無論多偉大的紀錄始終難以彌補。欠缺了那枚象徵成功的冠軍指環,馬龍就無法臻至王者的境界。
究竟作為運動員,甚樣才算成功?惟有贏得冠軍或金牌才算成功嗎?帶領UCLA大學破天荒十奪NCAA冠軍、被譽為運動史上最成功的名帥JohnWooden,對於成功定義有一句著名的詮釋:「成功是內心的寧靜,這是知道自己已竭盡所能做到最好後獲得的滿足感。」(Successispeaceofmindthatisthedirectresultofself-satisfactioninknowingyoudidyourbesttobecomethebestyouarecapableofbecoming.)

永不欺場 無愧於心
「竭盡所能」正是馬龍過去十九年NBA生涯的寫照:一千六百六十九場比賽,無論常規賽或季後賽都竭盡所能;每日,無論在球場上或健身室中鍛煉均竭盡所能,永不自欺欺人。「當我不能每天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時。」馬龍說。「我知道是離開球場的時候。我對自己的決定感到很安慰。」凡事豈能事事如意,但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做人處世自然能頂天立地、心安理得,這就是馬龍的座右銘,也就是成功的座右銘。
深籃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