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權運動之父、「國際特赦」(AmnestyInternational)組織創辦人貝嫩森(PeterBenenson),上周五在英國牛津一間醫院逝世,享年八十三歲。「國際特赦」讚揚貝嫩森「致力對抗不公平,他的一生是勇敢的證據」。
生於一九二一年的貝嫩森,祖父是猶太裔的俄羅斯銀行家,十六歲首次發起運動──要求學校幫助西班牙內戰的孤兒。後來當上律師,但一九六一年他搖身成為國際人權之父。
那一年,貝嫩森獲悉葡萄牙兩名學生被捕及判囚七年,判刑原因只是因為他們反對獨裁政權,在里斯本一間咖啡室為自由乾杯。貝嫩森怒不可遏,決定發起拯救運動。他在英國《觀察家報》刊出文章《被遺忘的囚犯》,並創出「良心犯」一詞,吸引了成千上萬人支持,「國際特赦」由此誕生。「國際特赦」本來只是準備進行一年的人權運動。但國際人權運動波瀾壯闊,「國際特赦」到今天已成為有一百八十萬成員的全球最大獨立人權組織,以拯救由南非、智利、烏干達、伊拉克、緬甸、以至於中國的良心犯,七七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英國廣播公司/《觀察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