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選出「十大最令人感動的電影場面」,其中以《ET》臨終一幕最多人受感動,成為冠軍。
這幕戲很矯情,眼淚都是編導硬擠出來的。小孩跟外星人玩了半天,外星人要死了,孩子說捨不得。為這場戲而流淚,心智一定還沒有成熟。也難怪,美國人的心智很兒童,表達情感不夠含蓄,中國觀眾是不是也該陪着美國人一起婆媽呢?
當然不可以。如果要選十大最令人感動的中國電影場面,毫不猶豫,我一定會選阮玲玉主演、孫瑜導演的《小玩意》最後一幕。
阮玲玉飾演一個造玩具的家庭手作坊主婦,名叫葉大嫂。她很有創意,喜歡設計新玩具。對於西方玩具像飛機大炮一類的入侵,葉大嫂很擔憂。她認為中國的玩具業競爭不過洋人的工業化,為了保護中國玩具,她很辛勤地工作,造出許多有趣的小玩意來。
日本人打來了。葉大嫂帶着子女送中國軍隊上戰場,勉勵國軍打日本。在戰爭裏,她的小兒子卻被拐走了,「拐子佬」把小兒子賣給了上海的一個富有人家。
只有大女兒跟着葉大嫂逃難,而且女承母業,也成為玩具設計家。但是大女兒後來死於敵機轟炸,剩下葉大嫂家散人亡到處流浪,去了上海,在街頭賣小玩具為生。
這時,原來被拐走的小兒子,坐着養母的汽車,在馬路上停了下來,向葉大嫂買了一個玩具。觀眾都知道站在葉大嫂眼前的就是失散的孩子,但精神錯亂的葉大嫂卻認不出來。孩子穿着童軍裝,說:「我將來長大了,是要打日本人的。」葉大嫂說:「小先生,你很愛國,這個玩具我送給你,不收你的錢。」
孩子領着玩具走了。葉大嫂向他的背影行了一個軍禮。觀眾多麼希望母子能相認而團圓,但如果編導這樣寫,就成為敗筆了。葉大嫂與失散的小兒子最終擦身而過,一個敬禮的眼神,從此天涯永隔。這個場面,最最令人感動。
此後再沒有令人更含淚的電影場面了,因為《小玩意》是真正的愛國電影。真正的愛國情操,不是政治口號,不是土共竄跳的表演,而是《小玩意》裏阮玲玉的故事。
下個月的香港電影節,會上映這部默片。七十年前的舊作,預見了中國文化的沒落,今天去玩具反斗城看看,玩具不是超人就是蜘蛛俠,雖然在一個叫中國的世界工廠製造,但中國玩具早已淘汰乾淨。這就是今天再看《小玩意》,倍覺感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