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第1桶金要靠節儉

理財智慧:第1桶金要靠節儉

最近有銀行作出統計,擁有流動資金達100萬港元的香港人,人數升至27萬人,佔全港人口4%左右。這個調查結果令到很多市民驚訝。驚訝的原因,是因為這只計算流動現金,而不計其他固定資產價值;如果計入其他資產的話,數目可能比此數字高出很多。
所謂「流動資產」,是包括銀行存款、活期或定期、外滙存款、基金投資、股票投資等。
現時銀行服務流行綜合戶口,所以一張月結單已能得知客戶的資產總數。但強積金及退休金的投資帳目是不計入流動資產內的,而物業投資亦不計質入流動資金之內,所以100萬元流動資金,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小數目。

靠賭發達是少數
按照有關統計所顯示,所謂「小富由儉、大富由天」。依靠六合彩、賽馬而發達的人,只屬少數;而依靠做生意因而擁有百萬流動資產的人,也不是大多數,反而最多擁有流動資產達100萬元的人,是因為儲蓄的原因。這又證實了一些傳統智慧──大部份人的財富來源,是因為節儉而來的。
做生意的人,為何不能佔百萬富翁的大部份?
這是因為他們未必持有大量流動資產。他們或有多餘的資金,但可能已再投資在生意之上,所以銀行戶口便沒有那麼多流動資產;又或者他們已把資金轉移至公司戶口之中,因而自己戶口之中沒有那麼多現金。
要儲100萬元現金有多難?
假若夫婦二人同時工作,家庭合共收入4萬元,沒有子女又不用供養父母,如果月花2萬,然後把餘額儲起來,那麼1年也有24萬儲蓄,不到5年已能儲到過百萬元。
問題是,當有4萬元收入之時,能不能只花2萬?這便要看家庭有沒有節儉的美德了。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