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錢論股:人口老化與財富管理

談錢論股:人口老化與財富管理

作為亞太區金融中心之一,去年香港的樓市和股市暢旺,港人的整體財富也回復增長。據花旗銀行的調查顯示,04年本港百萬富翁的數目達到27.4萬人,是近4年來最多的,他們的平均年齡是45歲,但當中68%的人年齡低過40歲。這批富翁共擁有9320億港元資產,平均每人有340萬元,他們以男性居多,佔56%,而已婚人士則佔87%,育有子女的也佔76%。他們當中,特別是45歲以上的,逾半是靠儲蓄致富,21%靠炒樓發達,通過營商和物業以外的投資致富者各佔15%,而只有約2%是靠運氣,例如中六合彩等成為富翁的。
從上述數據可見,以往港人除了經商之外,單靠炒股和炒樓發達的也為數不少,但在將來再重複這樣的成功故事就比較難了,因為環境已經改變。不過,這並不表示投資理財的重要性會下降,相反,在現代人希望提早退休,但壽命又愈來愈長之下,即使已貴為百萬富翁,也自覺有迫切需要搞好財富管理,以增加退休後能夠安享晚年的資本。

趁早積穀為退休鋪路
除了認同要增加財富就必須投資之外,願意承擔更多風險去換取更高回報者也由03年的9%上升到20%,投資在外滙、債券、股票和基金等工具者,比例都有所上升,只有死抱定期存款者的數目略為下降。這些資料相信對投資理財行業的從業員會有所啟發。
人口老化問題除了影響到投資界的取向之外,也困擾着本港未來的經濟發展,最近曾蔭權就為此呼籲市民要多生育,最好每對夫婦都生3個子女。事實上,香港家庭的平均出生率只有0.9,即每對夫婦生不到一個子女,的確嚴重偏低。但在現代社會,生不生、生多少個絕對是一個經濟問題,本港中產家庭要生養一個孩子,供到大學畢業,動輒要過百萬港元,他們肯定不會因為高官發口痕,或是港府提供丁點稅務優惠就去生多一兩個,也不敢再奢望養兒能夠防老。
根據歐洲和新加坡的經驗,企圖以鼓勵生育來紓緩人口老化問題,只怕到頭來都是徒勞無功。香港仍有足夠的財力,應想辦法吸引其他地方的人才為港所用,方為上策。
而港人少生甚至不生的趨勢,也為理財行業提供了新的課題:老來不能靠子女供養,只有在年輕時就開始儲蓄和投資,以積累足夠退休金;而培養一個孩子的學費、生活費,也需要早作綢繆……這就解釋了為何近來理財從業員相當吃香了。
姚謙 時富泛德財策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