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遊記 - 劉致新(《酒經月刊》總編輯)

飲酒遊記 - 劉致新(《酒經月刊》總編輯)

隆冬歲暮,都作興到意大利他斯卡尼,品嘗新鮮榨出來的橄欖油,飲幾瓶陳年的布尼魯,大啖吃葡萄長大的野豬。年中快事,此為一也。
他斯卡尼英文寫作Tuscany,發音沒有意大利原文Toscana好聽,鄧達智喜歡譯為吐斯干納。我認為譯成「土司乾啦」更好玩。
只因此地以麵包入菜聞名,所用麵包既硬又淡,如不加橄欖油,吃進口裏真會從面頰穿出來。不過,這種麵包用來煮菜湯,香濃溫暖,是冬日農夫驅寒妙品,名稱就叫Ribollita。另外也可把麵包切成一厘米厚,鋪在碟上,再放當地甜美多汁的西紅柿片,淋上新榨的低酸度橄欖油,就成為著名頭盤BruschettaalPomodoro。


在他斯卡尼的日子,所謂在他斯卡尼的陽光之下(UndertheTuscanSun),差不多在餐廳一坐下來,就會有一盤西紅柿麵包放在面前,然後瘋狂淋上橄欖油,開一瓶奇安堤(Chianti)紅酒,如有美人為伴,就美好人生樣樣齊──醇酒、美人、麵包。是的,要求很低,只要有麵包就不用捱餓了!食色性也,不外如此也。
奇安堤紅酒,過往一向粗獷,九十年代以來走向典雅細緻,如夏萍由賣花姑娘變成淑女。今年有台灣酒界朋友相依為命,一有空便找好餐廳飲舊酒。一天中午在翡冷翠試酒之後,在一家薄餅店飲了一瓶極愜意的奇安堤佳釀:產自SanFelice的PoggioRosso1997,只40歐元一瓶,非常超值。兩個人吃了一盤牛肝菌拌麵,一大塊薄餅,一盤野菜沙拉,飽得幾乎走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