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周頗為沉悶,若要推「悶市奇葩」,當是思捷(330)而毫無疑問。
思捷業績超乎預期般理想,股價單日急升近兩成,翌日再創57元新高。本來業績好而股價炒上十分正常,但分析員一般對大公司的盈利預測都不會出現太大誤差,因為大公司透明度高,而作為恒指成份股就更如是,今次分析員大跌眼鏡,筆者有一些看法。
集團主席邢李㷧去年先後多次批股,令持股量顯著縮減,有不少分析員估計邢氏將淡出思捷,雖然邢氏已作否認,但相信他的人不多。接下來的便會衍生一個陰謀論,邢先生是「內幕人」,急流勇退,自然是業務發展已見頂,於是便有「偏低」的盈利預測。殊不知邢氏習有西方管理思想,企業的擁有權及管理權分家,「業績好股價升」向來是外國上市公司管理層的套現好時機,與企業的前景並不相關,投資者以香港市場模式推敲邢氏減持的原因,大錯特錯,顯然,思捷的前景與邢氏減持股份毫不相關。
然而,「思捷」的品牌顯然不及「邢李㷧」三字值錢,思捷現時的股價隱含了頗大的「邢李㷧溢價」,在他真正淡出思捷時會反映出來。
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