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的《漢語詩律學》 - 常宗豪(中大前中文系主任)

王力的《漢語詩律學》 - 常宗豪(中大前中文系主任)

上文寫到坊間流行的《唐詩三百首詳解》一書後面附有五、七言律絕詩的格式,原意是希望不懂近體詩格律的楊文昌君讀後便可依樣葫蘆,按規矩辦事。後來仔細一想,對平、上、去、入四聲不分的人來說,即使有了這種近體詩格律,怕還是束手無策的。要徹底明白他的詩作所犯的毛病在哪裏,非買本王力的《漢語詩律學》一讀不可。
王力這本《漢語詩律學》全書共分四章,第一章「近體詩」,第二章「古體詩」,第三章「詞」,第四章「曲」。要學做文言詩這第一、二章是必須熟讀的。
在王先生書的第一章裏有〈聲調的辨別〉一節,說到做文言詩要依照唐代四聲的問題:
現在中國各地的漢語方言幾乎沒有一處的聲調系統是和唐代的四聲完全相符的。最不相符的是普通話,因為北方話入聲已經歸入平、上、去三聲,例如北京「七」「妻」同音,「石」「時」同音,「恥」「尺」同音;西南官話入聲已經歸入了陽平,例如「七」「齊」同音,「石」「時」同音,「尺」「遲」同音,「翼」「移」同音。 因此北方話區域的人如果要辨別入聲,就只有硬記之一法了。
相信楊文昌先生正是「北方話區域的人」,看來要學寫文言詩而要辨別四聲,便非下一番硬記的死功夫不可了。
其次,王力先生的書的第一章第六節裏列出了近體五律和七律的格式,比起《唐詩三百首》書後所附的要詳細得多,特別強調了這些律詩的「黏」、「對」問題:
出句如係仄頭,對句必須是平頭;出句如是平頭,對句必須是仄頭。這叫做對。上一聯的對句如係平頭,下一聯的出句也必須是平頭;上一聯的對句如係仄頭,下一聯的出句必須也是仄頭。這叫做「黏」。
王先生所說的頭是指五、七言律詩的頭兩個字。弄清楚了「黏」「對」的問題,楊先生便不致犯上四句都是仄頭的毛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