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項調查顯示,近三成本港高小學生參與餘暇活動毫無節制,已經有上癮傾向,最嚴重的不單止上網,連購物、減肥也出現上癮,當未能進行這些活動時,他們會出現情緒低落的徵象。有學者呼籲家長應多關心子女,讓他們從小懂得自制,並幫助他們擴闊餘暇活動的選擇。 記者:陸羽平、黃秋豪
路德會青欣中心及青怡中心於去年五月至七月期間,以問卷訪問十三間學校逾一千名小五及小六的學生,其中近三百名被訪者對日常進行的餘暇活動有上癮傾向,佔調查總數的兩成八。上癮傾向定義包括期望在活動中得到滿足感;未能進行該項活動會出現情緒低落、緊張;每次進行都會超出預期的時間;會因此而放棄其他社交等。
有上癮傾向的男生比女生多一成四。有上癮傾向的活動以打機、網上遊戲及ICQ最為顯著,佔有上癮傾向的四成一;其次購物逾兩成五,減肥也有兩成。
負責調查的社工李良權憂慮,對餘暇活動有上癮傾向將影響學生時間的分配,以及嚴重影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李良權建議應及早推行健康上網教育,並推動多元化的青少年餘暇活動。
出席同一場合的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鄭之灝,對小學生在餘暇活動有上癮傾向並不感到出奇,他指興趣與上癮只在一線之差,小學生沒有課餘的概念,再加上資訊氾濫的情況下,網上活動已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鄭之灝又指出,不少學生藉上網活動獲得讀書以外的另類成功,或以此吸引家人的注意。他呼籲家長應與子女立約,規定上網的時間,讓他們從小懂得自制,並幫助他們擴闊餘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