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特首選戰早已拉開序幕,中國當局單方面否決普選特首的可能性,但產生○七年特首的選舉委員會如何組成,至今卻遲遲未定。時間程序的錯亂,造成了初期訊息的混亂和失控。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澳門與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的長時間握手,已被本地工商界一部份人視為江澤民當年欽點董建華事件的翻版。
早已不存在的「社會凝聚力小組」組長、中大教授關信基認為,香港人已經普遍認定下一屆特首純粹由中方來欽點,並無「民主」可言。觀諸特區政府對雙普選的「民意諮詢」的拖混扯皮作風,○七年特首人選,所謂「港人接受,中央也接受」之說,是沒有多少人相信的。
工商界和權力的既得利益者,大都患了脊樑的骨質疏鬆症,連港區人大和政協代表,對於香港民間保釣組織守土保釣的嚴正要求也支吾以對,不敢向北京表達民意,叫他們不仰視揣摸胡錦濤的臉色、將來在選委會中分辨上意而投票,完全是奢望。
因為人治,而不是民主,才出現何鴻燊、胡應湘之流表態支持曾蔭權當特首,而他們的一片諂媚過火之詞,又惹起故意高捧當事人、使之「見光死」的陰謀論。出於中國政治的宮廷本色,種種陰謀論必紛沓而至,「選舉委員會」遲遲未能決定,即使決定了,又有幾多民意基礎?中方否決了普選,反倒營造了不正常的政治氣壓,在這樣的實驗室中培植出來的下屆特首,必然先天不足,將來有多少民意公信力?缺乏公信力,將來的特首施政,又豈會「以民為本」?恐怕只會「以何鴻燊為本」、「以表態擁王的King-maker為本」居多,北京為未來的動盪自埋不安的誘因。
然而港人卻不妨「死馬當作活馬醫」,迫使有志當特首的人及早表示態度,讓他們的言行接受公眾監察,令他們下向六百萬港人而不是上向胡溫公布他們的政綱。
民意大鳴大放,且看到時的選委會如何逆民意而小圈子妄動?沒有了雙普選的制度,香港人仍可發揮普選精神,不要被一小撮投機者來「造」甚麼「王」,不容許一些工商界左右大局,乘勢做人情找代理人。想做特首的,早日現身,接受民意輿論的審視和監督吧。
(圖)胡錦濤主席當日接見董班子,馬上引起諸多揣測。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