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可憐的一件事業,叫做「保釣運動」。
保釣保釣,越保越「丟」:丟了領土,也不斷丟盡面子。日本的愛國青年團體,在島上建築燈塔,一直受到政府自衞隊強大的火力拱護。「保釣」的一方,其首領受本國政權拘留,「烈士」溺死在大海,棺木到底該不該覆蓋「國旗」,還在小家子氣地爭論。最後定了性:該人士的行動,有自己的個人目的,「國家」不予承認,棺木不賜覆「國旗」。
「保釣」的一代,許多年前確曾「火紅」過︱︱他們曾經是學生會主席,自稱關懷中國、認識世界,他們在校園的演說,配一件白襯衣,是那麼令人感動過,他們很窮,但據說有一顆火紅的赤子之心。但今天他們都成為政協人大,在珠三角開設工廠。在春茗酒會,他遞上一張卡片,手腕戴着一隻金勞,你問問他今天還保釣否?他會仰天打個哈哈,用牙籤剔着牙縫裏的一絲肉屑,說:這個問題,要顧全大局嘛。然後,他會四處眺望,見到你身後的唐英年,他會輕輕地擺脫你,像一條泥鰍一樣游走到你的背後。
當中國人說「顧全大局」之際,就是面臨強敵挑戰、他想龜縮的藉口。欺善的時候,中國人會說「原則不容談判」,在怕惡的時候,他會用一句「以大局為重」含糊矇混過去。所謂釣魚台主權,三十年來從來不屬「原則問題」,而是怎樣「以大局為重」打退堂鼓的研究。
看穿了這一條,就會明白:在中國只有「保先」,沒有「保釣」。從今天起,就像漢城已經官方改名為「首爾」一樣,與國際接軌,釣魚台是不是也該正名為尖閣列島?
比較好笑的是有華人報紙前幾年在頭版狂喊:釣魚台「淪陷」了。淪陷?比釣魚台大九百五十多萬方公里的領土,早在民國三十八年淪陷給馬克思、列寧、史達林了。多「淪陷」幾座小島,也沒有甚麼分別,何況「淪陷」給日本,比淪陷給蘇聯,品味其實高了許多級。
人必自悔而後人悔之,切記不要給國家添煩添亂,不要再「保釣」。雖然即使乘船出海,被日本海上自衞隊拘捕,待遇其實也不錯,日本人還會把你當做一個人,拘留四十八小時,會讓囚犯吃到新鮮的魚生壽司,不會把人「勞教」出一身牛皮癬再放回來開記者會。十方三世,一切見聞,莫不是貪嗔癡。企圖「開發釣魚台旅遊」,是為貪。聞日方據島而惱火,是為嗔。還奢望可以「收復領土」,大概是癡吧。快快趕訂機票復活節到東京去掃貨,做一個快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