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三年十一月的最後一天,五名美國人乘坐軍機飛越喜瑪拉雅山脈,跳傘降落西藏。他們本來的任務是為蔣介石的軍隊運送補給物資,但由中國返回印度時,機上燃油耗盡,從未接受跳傘訓練的五名機員,惟有放膽一博。所有人都僥倖生還,而且還奇迹般,一起降落在一處不為人所知的山脈,沒有失散。
梅兆贊(JonathanMirsky)
這本刺激生動的新書《LostinTibet:TheUntoldStoryofFiveAmericanAirmen,aDoomedPlane,andtheWilltoSurvive》(TheLyonsPress),講述了他們的故事。五名士兵冒險降落在西藏荒野,獲救前往拉薩,引起西藏、英國和中國三方的爭議,最後他們在寒冬的惡劣環境下,歷盡艱苦才返回印度。
斯塔克斯(RichardStarks)和馬庫斯(MiriamMarcus)都是專業作家。這個故事並非如書名所述般「從未透露」,但本書的描述卻使人歷歷在目。兩位作者曾親往西藏考察,在美國和英國翻查歷史檔案(包括對這五名士兵的一次漫長秘密偵訊),也翻閱了很多論述西藏的參考資料。由於事件發生在六十二年前,五人均已逝世,作者訪問了他們的家人。
事發時他們都非常年輕(主機師只有二十三歲),包括兩位機師、一位工程師、一名無線電控制員和一名士兵。他們從印度出發,為了一嘗飛越世界最高山脈的感覺,故意繞道西藏。
他們在連綿的山脈迷了路,最終給一些藏民發現,帶到名為澤當的小鎮。幸運的是,從澤當略走一段崎嶇的山路,就可到達拉薩。然而,像所有不速之客一樣,澤當的地方官員懷疑他們別有所圖,未得到來自拉薩的明確指示前,不敢作任何決定。
這些從天而降的人,自然引起當地人的好奇。到哪裏總有一大群人跟着他們,甚至連他們如廁時也爭相圍觀。
終於,拉薩的高級官員到達,盤問過這五名歸心似箭的士兵之後,帶他們返回首都。據本書描述,拉薩藏民聽聞他們飛越西藏首府上空,比達賴喇嘛更高,蜂擁而至向他們擲石。作者質疑是否真有其事,但那的確是藏民的基本信念。況且,其中一位士兵身穿的印有中國國旗的夾克,力爭獨立的藏民認定他們是中國的盟友,自然倍感憤怒。
這宗消息引起拉薩三方勢力的注意。中國代表希望可以全權處理,以顯示西藏是中國的管轄範圍。英國駐拉薩官員則決意維護國家的立場,即承認中國有西藏的宗主權(suzerainty,至今這仍是含糊的概念),同時西藏享有自治權。藏民則堅持西藏完全獨立,應自行處置這一批不速之客。
最後,兩位西藏最高級的官員探望過五名士兵之後,批准他們返回印度。接下來的幾星期,他們冒着嚴寒天氣,在機師須使用氧氣筒的高原地帶,攀山越嶺返回印度。
三方爭持不下之際,五名士兵頗受禮待,經常獲中國和西藏官員邀請出席午膳和晚宴(藏民的飲宴或長達數星期),而英國大使則以餅乾和雪糕款待。大使夫婦都是四五十歲上下,剛結婚不久,性情有點古怪,對野花情有獨鍾。那位太太是善於運動的老派人,幾名小子跟她打乒乓球都敗下陣來。
他們對自己身處何方無甚感覺,認為藏民行為古怪而幼稚(在這點上,兩位曾遊歷西藏的作者,似乎沒清楚說明這是他們本人,抑或五名士兵的印象)。基於事件引發的外交糾紛愈來愈激烈,當時所有拉薩的藏民都希望他們盡快離開。
本書最後一部份,詳細描述那一段艱苦歷程。在苦寒之地,五人時而騎騾,時而徒步,走出地形險峻無比的西藏。基於氣候寒冷,加上長期身處高原,返回印度時五個人都生起病來。
在旅途上他們遇上暴風雪,西藏嚮導沒收取任何報酬,但也沒有離棄他們,否則他們或已在途中喪生。最終,他們千辛萬苦才回到印度,遇到接待他們的英國人時,還有力氣手舞足蹈。其中一位接待他們的,正是曾到訪拉薩的最高級英國官員古爾德(BasilGould)。
回國之後,這五個人沒有再見面,就連兩名機師亦如是,其中兩人更絕口不提那一段艱苦的歷程。他們都似乎對西藏興趣不大,其中一人說,他滯留期間西藏「情況頗為不堪」。
他們曾經看不起藏民,但後來終於明白:「藏民也許在地形險峻貧瘠的土地上生活,但仍然能夠建立一個互相扶持的社會」。
我也很喜歡這一段:五名士兵步履蹣跚地進入古爾德的府第時,這位高官劈頭就說,「各位這一趟旅程,大概很快活吧?」
……………………………………………………
作者為英國《泰晤士報》前東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