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期油價格曾一度升見52美元(1桶.下同),皆因歐美嚴寒天氣持續,對取暖燃油或柴油需求仍大,以及美國能源資訊局(EIA)公布,上周原油庫存僅增加60萬桶,遠少於分析員預期的120萬桶所致。
去年底有不少分析員預測油價今年可望滑落至35美元,筆者於1月6日「油價難望大幅回落」欄中指出,對上述看法實不敢苟同,理由是美國經濟並無大礙,仍然是帶領全球經濟邁向繁榮之火車頭,縱使動力未必及去年勇,但不可忘記,躍升全球第2大石油進口國之中國,雖然宏觀調控措施持續,然則巨龍的動力卻不容小覷,其需求已佔去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三分一,只要稍為增加,已足以支持油價居高不下。
有一項統計指,1月份中國進口石油按年大幅下降24%,是否反映其對石油的需求減少?非也。瞧瞧一月國營煉油產量創下歷來單月第2高,即每日約570萬桶,未計其他,便知耗油量並沒有減退,進口減少只不過是去年12月囤積過多所致,這點筆者已於1月6日欄提及過,但油價不跌乃是被歐美需求增加所抵銷。
另一令筆者認為油價難望回落的原因,是石油乃極重要的戰略資源。只要細心分析目前國際政治形勢,讀者可有悟出其道理來?美國攻伊拉克一舉數得的其中一得,便是「黑金」資源,中國的迅速崛起,不無給美國人覺得是一種威脅,在此情況下,中國又豈有不建立自己的(石油)戰略儲備?何況3月份「人大」若通過「國家反分裂法」,只要聞到「台獨」陣味,「內戰」一觸即發,人們可有聽清楚日前阿扁和老宋的一番說話?!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