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反向思維篇 - 李怡

李怡專欄:反向思維篇 - 李怡

港大民意調查顯示,市民對傳媒公信力,以及對新聞自由的滿意程度,過去三個月有明顯上升。但43%的人認為傳媒有自我審查,56%的人認為傳媒批評中國政府時有顧忌,認為批評香港政府時有顧忌的,則只有23%。
為甚麼比例這麼多的人認為傳媒批評中國政府時有顧忌呢?相信三個電視台在特定時段播新聞時被指定要播國歌,對市民的觀感有決定性的影響。
香港還有新聞自由。只是特區政府要自毀「有新聞自由」的形象。
………………………………
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認為李國章無意參選第三屆特首,因為任何想參選的人,都會講多些Hello,握多些手,「我又不見他做這些」,反而唐英年與曾蔭權「兩個在官邸日日都請春茗cocktai」。
田北俊不是在做夢,以為香港有普選吧?只有普選,有意參選的人才需要到處握手。由中央欽定的小圈子選舉,只要得到中央握手即可。
董伯的「江握手」綽號是怎麼來的?想一想過去,就可以知道將來。
………………………………
對中央欽定的小圈子選舉,必須採取與一般選舉相反的思維。在欽定的選舉中,有意參選的人,與可能中選的人是不相干的,不但不相干,而且結果會相反。以第一屆特首為例,最有意願參選的是羅德丞,他甚至率先第一個入了中國籍;最表示無意當特首的是董建華,他幾乎是最後一刻才表露有參選特首的意願。但結果如何?
因此,對第三屆特首選舉,採取反向思維就比較有可能猜中。
………………………………

田北俊又指,現在未知道中央的意思,是傾向確認四、五名人士,然後讓選舉委員會成員自由選擇,或是如以往般,雖有數名候選人,但最終只有一人獲北京認同,其他只是陪跑。若北京傾向後者,到時政黨有多積極參與也沒有意思。
不用猜,筆者可以肯定地說,北京不僅是「傾向後者」,而且根本就確定是後者。政黨參與可說一定沒有意思。
………………………………
政黨對特首選舉的參與,只能像民建聯那樣的參與:每個月邀請一名有可能做特首的「猛人」來座談,就有關如何管治香港的問題與此人交換意見,然後把此人的意見寫成報告,送交中央參考,最後由中央拍板,決定認同某人。選舉委員會於是奉旨投票蓋上橡皮圖章。
………………………………
民建聯提出未來特首要具備「4C」條件:一,要有理念(Conviction);二,要有魅力(Charisma);三,要有能力(Competence);四,要有親和力(Connectivity)。
這些條件都是白講,因為「4C」是比較而言的。你能說董伯不具備「4C」的條件嗎?
………………………………
民主黨中常委會議決定接受何偉途退黨,但不會向何偉途追討住醫院的醫藥費。
對民主黨的決定,筆者只能表示「不知所謂」。何偉途既刻意掩蓋一些事實,民主黨根本就應把他開除出黨而不是接受他退黨。數千至一萬元的醫藥費,也不能因為數目少而不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