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一點通:人口老化益顯強積金重要

投資一點通:人口老化益顯強積金重要

強制性公積金計劃自2000年推出至今,初見成效。打工一族普遍已習慣了供款,而供款的投資回報亦大致錄得正增長,而且供款至今已累積了一定的數額,令市民因而對強積金較以往着緊,對強積金的投資開始產生興趣,亦希望能多參與及多了解。

市民從強積金計劃中,深深體會到及早為未來退休生活綢繆的重要,特別是近年來香港人口老化的問題日益嚴重。
根據政府去年中發表的《香港人口推算2004-2033》報告顯示,本港65歲或以上人口的比例,在2033年將由2003年的11.7%上升至27%;同時,年齡中位數亦將由2003年的38歲升至2033年的49歲。
由於出生率一直維持在極低水平,致使勞動人口不斷下降,這將對政府社會安全網構成沉重壓力。加上隨着經濟持續暢旺,通脹有重拾升軌的趨勢,因此,要為未來積穀防飢,及早計劃退休生活,似是刻不容緩。

額外供款 增加保障
強積金演繹了「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道理。每月把小量的收入,撥出作穩定而長達20至30年的投資,可為未來退休生活作基本的保障。但社會上普遍的共識都認為,目前僱員及僱主各自以僱員月入的5%(2000港元上限)供款,只能提供最基本的退休保障。假如希望得到更舒適安定的退休生活,便需要及早作出額外的準備。
市場中出現了強積金「個人供款」服務,所標榜的是「盡享悠閒退休生活」,亦普遍獲得非常好的反應。從以下例子,可見個人供款受到歡迎的原因:
35歲的黃先生,月薪為15000港元,即每月強積金供款為1500港元(見附表)。
按附表計算,黃先生在65歲退休時,預計可獲逾150萬港元的強積金累算權益。假設黃先生的預計壽命為85歲,以其於35歲的現時淨值計,即其每月可供使用的現金為4182港元,但這筆現金未必足以應付退休後的生活開支。

愈早供款 效應愈大
假設個案中的成員在繳交強積金供款之餘,每月額外繳付1000港元的個人供款,在65歲時,他將獲得共2335888港元的累算權益。根據現時淨值,該筆權益在成員65歲時將提供每月6513港元的現金。此數目比原先只繳交強積金供款多出56%,使成員能享受更充裕的退休生活。
由此例子不難看到,在整個退休計劃的部署中,額外供款實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份,不但幫助打工仔積少成多,而且愈早開始供款,藉着平均成本法投資,財富積聚的效應愈大。參加「個人供款」計劃,僱員可享受以下的優點:
─戶口完全獨立於僱主,供款毋須經由僱主安排,享有高度的個人私隱及自主權;
─個人供款部份的投資,將同樣投資於現有強積金戶口所選擇的投資基金組合上,免卻成員再額外花費精神時間研究各類投資;
─有別於強積金供款,個人供款具更大彈性。成員可於有緊急財政需要時,提取累積款項,毋須等到65歲退休年齡時,才可提取強積金累算權益;
─「個人供款」的利益及服務;將擴展至現時強積金「現有成員」及「保留帳戶」持有人。
踏入正月頭,相信不少讀者(尤其年輕一輩)已收到可觀的利是錢,又或受惠於經濟好轉,獲得公司加薪、發放年終雙糧及花紅。「一年之計在於春。」大家應養成良好習慣,立即好好計劃,把這些錢作「個人供款」儲起,為未來退休生活作好部署。
滙豐強積金
http://www.hsbc.com.hk/m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