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半年,日本第二大銀行三菱東京金融集團(MitsubishiTokyoFinancialGroup)近日公布,以總值三萬零八百億日圓的股票,收購金融集團日聯控股(UFJHoldings)。合併後新公司以資產計算將成為全球最大銀行。
九十年代初地產泡沫爆破以來,日本的銀行一直都備受壞帳高企和資本不足的困擾。十多年來疲弱難興的日本經濟,更令銀行難以藉業務的復甦走出困局。
是次合併能否為日本銀行業打開一個新局面?
日本的大企業集團在其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企業需要資金發展業務,集團內的銀行有如自動提款機,往往需要對其作出資金支持,而不理會這些企業是否有能力還本付息。銀行體系內大量的呆壞帳就是在這情況下不斷累積的。
因此,是次合併若要取得成效,新組成的銀行務必要擺脫過往作為集團內其他企業的提款機的角色。
三菱汽車與三菱東京金融集團屬同一集團。前者於上月底因業務出現嚴重虧損,估計在本財政年度內將出現高達四千七百二十億日圓的損失(比原先估算的虧損額差不多高兩倍),而要求集團內的其他企業出手相救。
事實上,早於去年六月集團便曾透過同樣方法試圖扭轉三菱汽車的困境,結果在花掉二千八百六十億日圓後,該公司的業績仍無甚起色。無視這失敗的教訓,集團仍決定第二次將資金注入該企業。三菱東京金融集團轄下的東京三菱銀行亦因此需要作出「奉獻」,金額達一千五百億日圓。估計是次拯救行動,最終亦會以失敗告終。
由於沒有理由相信這種非市場的貸款行為會因合併而消失,我們對是次合併的成效難以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