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煙特工」撰文為父擔憂<br>吸煙累港年損失53億

「無煙特工」撰文為父擔憂
吸煙累港年損失53億

【本報訊】就讀四邑商工總會陳黎繡珍紀念學校的五年級生王慧玲,因為父親吸煙而失去玩伴,每日更要為父親的健康牽腸掛肚,「以前啲鄰居都會同我玩,但𠵱家打開門有煙味,佢哋都已經唔同我玩……。」而香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本港每年因煙草而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五十三億元。 記者:張嘉雯、黎國剛

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昨頒獎予十二名「最優異無煙特工隊隊長」,得獎同學去年參與「無煙特工隊訓練計劃」,撰函向吸煙食肆表達吸煙害處,希望實行全面禁煙,結果在七千多封信件中脫穎而出,而王慧玲就是得獎者之一。

煙稅不足填補
此外,港大一項研究顯示,本港每年因煙草而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五十三億元,其中包括直接醫療損失三十六億元,煙草稅帶來的二十五億收入並不足以填補。每年因吸煙或二手煙死亡的人數近七千,當中逾半更是七十五歲以下。
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及社會醫學系利用九八年的數據,評估因煙草引致疾病為本港帶來的經濟損失,港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系系主任暨講座教授林大慶昨在記者會說,估計由於醫療開支逐年增加,預計現時的損失應逾五十億元,遠較醫院管理局早前估計的七百至九百萬元為高,其中約五成由政府承擔。
本港每年近七千人因吸煙或二手煙而死亡,在有生產力期間(六十五歲以下)死亡的則有一千七百多人,每年所損失的工作年數相等於十四億元;公私營機構因吸煙和二手煙致病而需請病假的損失每年達四億二千萬元,其中八成二醫療開支由公共醫療系統負擔。

痛苦難以計算
林大慶強調,研究結果並未把疾病帶來的痛苦及失去生命等較難量化的損失計算在內。在港推行預防吸煙措施需要五千萬,要減低煙民人數,政府應大幅提高煙稅,煙包上健康訊息面積應增大至煙包一半,食肆及工作場所亦應全面禁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