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股市及樓市暢旺,港人財富復增,去年本港「百萬富翁」人數創出四年新高,達到二十七萬四千個,較○三年增加了一萬四千人,當中六成八,即十八萬六千人年齡在四十歲以下。至於富翁發達的途徑,近四成人表示致富由儉,是透過儲蓄掙得財富,而藉投資獲利而晉身富翁行列者也達三成;而現時本港的富翁合共持有超過九千三百億元流動資金,較去年增加近一成七。 記者:丘倩瑜
花旗銀行今年連續第四年進行「百萬富翁」調查,其所指的「百萬富翁」,是指最少擁有一百萬元流動資金的人士,結果發現這些富翁平均在三十七歲已掘得第一桶金,其中一半更在三十至三十九歲期間發達。現時,這二十七萬多位富翁的平均年齡為四十五歲。
調查顯示,富翁的財富來源,大都由儲蓄所得,尤其是現年四十五歲或以上的人士,超過一半依賴儲蓄致富;其次來自物業投資,佔兩成一,經商獲利或其他非物業投資(例如股票)則各佔一成半。百分之二因為運氣致富,估計是中六合彩之類。
現時,全港「百萬富翁」共擁有資產九千三百二十億元,平均擁資三百四十萬元,比前年增加近一成。去年財富的增長,最主要來自物業買賣或投資回報,分別佔三成八及三成四。
負責該項調查的花旗銀行環球個人銀行服務首席營運總監及零售業務總監盧韋柏表示,「百萬富翁」除多了財富外,對投資態度也有所改變。
調查發現,愈來愈多富翁覺得,要增加財富,投資是必要的,認同這看法的比例從○三年的七成一增至去年的八成一。同時,願意承擔更多風險以換取更佳回報的也增加十一個百分點至兩成。相反,表示會投資於穩定回報的投資產品的人,從八成一降至七成半。
事實,這批富翁去年投資取向明顯改變,料投資於股票、債券、外滙、基金等各類產品的比重全線向上,而定期存款則有所減少。
創業情況也如是。去年,多為僱主的「百萬富翁」,從百分之七增至一成半,盧韋柏相信在沙士期間因為經濟環境惡劣而退出就業市場的一批富翁,觀察到近期氣氛好轉,有賺錢機會,故再重新創業。
事實上,根據花旗銀行的計算,若一名港人在三十七歲賺得第一個一百萬,而往後又不儲蓄,也要將全數一百萬元進行投資,並每年賺取百分之十五至二十的回報,才可在五十五歲儲蓄得四百一十萬元退休,方可在未來三十年,每月提取一萬元維持生計。
盧韋柏表示,過去香港人都多以投資地產或股票發迹,但相信這樣的機會,往後十年都不可再得,故需要透過認真的財富策劃去增加資產。而且,因為醫療的發展,香港人愈來愈長壽卻早退休,因此需為退休後的基本生活作好部署。
花旗銀行在二○○四年底進行約三千個抽樣調查,其中有約三百個被訪者稱擁有逾百萬元流動資金,按比例推算本港「百萬富翁」逾二十七萬。
這批富翁以男性居多,男、女分別佔五成六及四成四,與往年大致相同。八成七已婚,較○三年增加一個百分點;七成六擁有小朋友,增加三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