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遭審計署揭發無補地價由度假村變成住宅區的愉景灣,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聆訊後昨公開調查報告書,譴責地政總署及土地事務主管部門,容許發展商香港興業自八十年代初多次修訂發展計劃而無追收補地價差額,但當年負責審批計劃的鍾逸傑卻逃過被點名批評命運,帳委會成員稱由於鍾是主事官員,故他實際已遭譴責。
報告書對官員在無經行政局同意下,讓香港興業把愉景灣由度假村變成住宅區表示震驚及強烈不滿,對官員容許香港興業取消興建公眾高爾夫球場及電纜車深表遺憾,並譴責當年土地事務主管當局沒有就修訂發展藍圖收取補地價,同時對地政總署多年來未就愉景灣發展劃定地界極度遺憾,但當年先後擔任新界民政署署長、新界政務司及布政司,負責審批愉景灣發展的鍾逸傑卻沒有被批評。
報告書並無就能否追回補地價下結論,但披露港府當年收取六千一百五十萬元補地價,是根據七三年兩次梅窩賣地平均呎價約三百元計算,並指雖然發展商多次修訂發展,但由於總樓面面積未有超逾上限,故當局「通常做法」是不追補地價,但審計署稱未能在政府內部指引中發現有此「通常做法」。
帳委會成員鄭經翰及鄭家富均說報告雖無點名,實際已包含譴責鍾逸傑意思,鄭家富稱調查後認為並非僅鍾一個人責任,但事件確實令人懷疑有官商勾結感覺。
鍾逸傑昨稱,愉景灣發展至今二十五年,整個計劃並非由他一人作決定,而直至審計署調查前,無人作投訴及提質疑,足證當中無任何秘密或不當之處,至於報告的批評是否對他不公平,他只說所有批評均屬對政府部門運作的一般評論,他不覺得自己遭譴責。
香港興業昨發表聲明,指一向按規定申請更改發展藍圖,故不存在政府少收補地價情況。房屋及規劃地政局發言人稱,短期內會就愉景灣發展概念的改變向行政會議提交報告。
此外,帳委會建議當局把區議員五成薪酬改為毋須課稅開支津貼,餘額則需課稅,令薪津制度與行會及立會議員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