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市場中作戰,是需要很高的EQ。港股跟隨外圍股市下跌,不理會美元弱勢,跌幅超出預期,筆者應對的方法,是堅持己見,趁低吸納加大注碼,在押下最後一注之後,的確感到有需要離開報價機,反正不急於一時,不想被短期意外的波動影響了判斷。
當然是頗有自信,不過股市是少數服從多數的地方,大批投資者恐慌逃生低價出售,是誰也阻不了的事情。最積極的處理,實在只有加碼行動而已,其實也沒有甚麼對錯準則可言。
指數跌勢勁,不過主力帶動下跌的,不外是長和系、滙控(005)加中移動(941),重磅股受壓影響整體表面氣氛。
筆者對新地(016)弱勢寫個服字,轉戰恒地(012),35.90元不算滿意的低價,也要把握機會照殺如儀。沽壓實在不算勁,恒指或者要超賣,但今次一定是把握機會入市,而不是跟隨大恐慌。
剛剛遇到一位很久不見的朋友,談到筆者一直堅持看好江西銅業(358),總算眼界不差。筆者多番推介,高位低位混合平均價格計算,現在水位是有得贏,但回報形同雞肋,同期銅價卻創新高。這隻股票,是令筆者嘔幾桶血的實例,是難忘的一課,滋味是苦不是甜。
雖然多次重申,買原材料股不如直接買商品期貨,但身邊朋友有動力身體力行者極少,對於股市以外的投資產品,視為洪水猛獸。其實力不到不為財,貪圖安逸,結果往往是嘔血,好像筆者戀戰江銅一樣。自然是寧願花一些時間,去學習及摸索一些新的市場。
不少人認為港股面對加息陰影,熱錢一走泡沫爆破,所以相當有戒心。筆者認為不用擔心,人民幣滙價不變,美元在國債纏身之下,只有逐步下跌一途,熱錢依然會戀棧香港。
但如何堅定,這個隱憂始終是一個潛在的重大風險。由於熱錢去留在乎美元強弱,賭港股不如直接賭美元,可是賭美元,又不及直接賭商品,商品價格其實也是反映中國概念的一個主要指標,走勢和美元息息相關之外,再多一份安全感。
最大問題是波幅大,又有槓桿效應,因此令人認為風險高。如果明白槓桿效應可用可不用,垃圾概念股無實質價值,便知道風險因素,是遠不如表面之高,是沒有不做功課的理由。
黃國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