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言堂:<br>長線看好正股應如何炒輪?

錦言堂:
長線看好正股應如何炒輪?

投資窩輪時,當我們一聽到「長線」,便以為一定要買入及持有一段較長時間,例如數個星期,甚至數個月。熟悉窩輪的投資者會了解,窩輪有時間值損耗負擔的限制,所以若打算長揸窩輪,要同時考慮到正股股價的升/跌幅度及速度,是否能夠彌補窩輪時間值的損耗。
捕捉正股短期的變化,可透過窩輪的槓桿效應,將潛在回報放大。但若投資者看好的是正股的長線表現,又應如何作出投資窩輪的部署?
首先,我們當然要對正股的升/跌幅度及速度有一預測。倘若預期正股在3個月內有10%的升幅,那麼便可在窩輪群中作比較,揀選合適的行使價及年期,再以引伸波幅定平貴。
由於窩輪始終屬較短線的投資工具,所以在窩輪的世界裏,長短期的定義,可能與一般投資產品所慣用的標準不同。以窩輪來說,3個月以下的,一般可以稱為短期輪;3至6個月左右可稱為中期輪,6個月以上則可稱為長期輪。窩輪投資者的投資期不盡相同,有的只炒數個價位,也有炒幾天,甚至幾個星期或更長。
然而,不論投資者是以短期、中期或長期為目標,在揀輪時亦應多預留一點空間,讓正股能完成預期的變化。換句話說,一般情況下,應揀選一些年期稍長(超過3.5個月)的窩輪,希望將時間值損耗的壓力降低。因為如果正股短暫沒有反應,甚至是以相反方向而行,則投資者在時間上便起碼有個緩衝期,可以稍為等待,重新分析形勢後,再組織自己的看法,才決定繼續持有或是馬上止蝕。

至於以正股較長期變化為目標的投資者,譬如說預期正股會於2至3個月內大升的,又是否應買入4、5個月期的認購輪,然後一直等待呢?
畢竟窩輪是不適宜作長期持有的,即使買入的是較長期的窩輪,過了一段時間後,時間值損耗的壓力(特別是窩輪變成價外)在窩輪剩下2至3個月壽命時會明顯增加,所以長線為目標的投資者,可以考慮的做法是透過換馬捕捉正股較長線的變化。例如預期正股會於2至3個月內上升,投資者可先買入一隻中長期而輕微價外的認購輪,假設某隻正股現價是130元,投資者可買入一隻行使價136.5元(5%價外)的6個月期輪。

換馬保持敏感度
買入一隻中長期而輕微價外的認購輪後,若正股以預期的方向走時,窩輪便會由價外變成「到價」再成為「價內」,在這其間窩輪對正股的變化是最敏感的。隨着正股上升,投資者可以選擇換馬至另1隻較長期而輕微價外的窩輪,這做法有2個目的:
1.由於原持有的窩輪已成為價內,它對正股變化已沒有早前由價外變成價內時般敏感,換馬是要保持窩輪的敏感度。
2.原來持有的窩輪本來屬中長期,現在可能變為中短期,再持有下去的話,即使價內證的時間值損耗較價外的低,時間值下跌仍會轉急。換馬是要減低時間值下跌對窩輪價格的影響,以下表3隻不同條款的滙豐認購證為例,雖然同樣為價內證,但年期較長的3777,每日時間值損耗便比4679少得多,但需否換馬,投資者宜自行決定。
李錦
法興證券衍生工具部高級副總裁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