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友友、高行健、李安、貝聿銘,華人在歐美揚名立萬,多一個這樣的名字,令人多一分喜悅。
一個文明社會總是愛才的。不錯,西方有廣泛的種族歧視,但比起中國人社會的內耗,種族歧視其實是明刀明槍的挑戰︱︱膚色、宗教、文化背景都不同,身為少數族裔,想在歐美出類拔萃,在白人之間競爭,要做到A++。
如果是白人,做到A+的成績,恰如其份地會得到A+的社會名譽和地位。華裔不同:做到A++,名譽和地位最多只是A,甚至是A-。但始終大門不是通通閉上的,想進入主流社會,在A字這一評級之上站穩,那麼請做出A++的成績來。
不公平之中還不失公平。先不要罵鬼佬種族歧視,在華人社會,一個在本地出生的印巴裔孩子,能操完全流利的粵語,能在電視中文台的六點鐘新聞當一個主播嗎?香港開埠以來一個也沒有。NoChance。
但是美國到底還有一個宗毓華。美國國務卿還讓一個黑人女性來擔當︱︱當她出訪歐洲,站在歐盟的講壇,面對的是英國首相、法國總統、意大利總理,一個三代以前的祖先還在非洲大陸狩獵着羚羊的黑人族裔,百年之後,竟然可以站高一個台階,向牛頓、伏爾泰和達芬奇的後代演說。她出身普林斯頓,鋼琴造詣達到國際級演奏水準,精通俄文,她今天出現在歐洲的講壇,贏得歐洲人的一句暱稱,叫她做CondiLaCherie,背後付出了A++的努力。
種族歧視是必然的,但在個人的層次,卻可以克服。種族歧視只是動物的排他本能,種族歧視不是嫉妒,相反,一旦跳躍得比他高半米,把他擊倒在地,他會對你五體投地,不但沒有了歧視,而且還視閣下為英雄。
在外國打鬼佬工,生存不難,出人頭地卻很困難,良幣驅逐良幣,遊戲規則雖然有點不公,但明擺在那裏:做出A++的成績來吧,這就是美國能吸熔天下精英兵器於一爐的原因,不像中國人社會,A級的人才,因為周遭的嫉妒和內耗,往往只留在B級,劣幣驅逐良幣,A級的高位,由德才只屬於C-的人來佔領。
這樣的「文化」會統領二十一世紀?不要開玩笑吧。馬友友與女國務卿萊絲同台演奏提琴,一個是華裔,一個是黑人,是多美麗的一幅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