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1月份消費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升1.9%,較市場預期升2%略低;增幅較去年12月的2.4%進一步收窄。物價上漲主要由食品及居住類物價上升帶動,荷蘭國際集團研究部認為,1月物價水平雖受農曆新年因素影響,但仍顯示通脹繼續呈回落趨勢,有助紓緩再收緊貨幣政策的需要。中金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則認為,1月數據未必反映通脹壓力大減,受到2月北方大範圍降溫影響,預計2月通脹將回升至3%。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表示,在維護人民幣幣值穩定和金融整體穩定的基礎上,人行今年將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金融調控工作,密切關注經濟金融運行情況、各類物價指數和資產價格的變化、國際收支情況、鞏固和擴大已取得的調控成果以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此外,今年將全面推進各類金融機構改革,建立市場化金融風險補償機制,大力發展金融市場和新產品。
周小川強調要維持人民幣幣值穩定,但外界仍舊對滙率自由化給予壓力,英國財政大臣布朗訪京時指,希望能夠深化與擴大中英合作關係,並敦促中國政府讓人民幣自由化。
荷蘭國際指出,食品佔中國的物價比率達34%,故中國通脹回落,與糧食價格增幅放緩有關,1月食品價格較去年同期升4%,其中糧食價格升14.2%,至於衣服、家電、醫療及交通等項目價格則有不同程度下跌,只有居住類價格升5.5%,其中水、電及燃料升10%,建材及房租價格升2.3%及2.2%。該行認為,數據將令中國政府感到安心,集中精力在控制投資增長方面,並維持人行今年將擴大人民幣上下波幅範圍的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