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份報章報道,持單程證來港的內地人近年有下降趨勢,去年比前年更減了三成六,餘下配額,有些人認為應用來吸納更多內地專才,其實更重要的是還有子女在內地的香港父母親一個公道,令他們早日家庭團聚。自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九日終審法院《吳嘉玲》裁決以來,特區政府做的種種手腳,終於以人大釋法干預,剝奪了無數內地子女的居留權,論據無非一個:就是若非如此就會有167萬人自內地湧入香港特區。現在,這個論據已由事實推翻,當局再沒有理由不重新考慮,讓得而復失居留權的人,可以有秩序來港與家人團聚。
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在《吳嘉玲》裁決之下本來有居留權的子女正式登記,已回內地的,在內地輪候,按照既定的配額有秩序來港。甚至可以制定一套計分制,適合本港需要、有利本港節省綜援及其他資助者,可以優先考慮。
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指出,本港人口老化北移,由亞洲移居來港的年輕人可能會成為本港的勞動資源。補充本港不足,顯然是有助我們的經濟發展的。陳議員及政府當局甚至可以進一步具體界定最大的短缺,從輪候的子女中尋找。不少香港人以為內地人一定知識和教育水平低,其實這個看法早已過時。我接觸的港人內地子女,大部份有很好的條件服務香港,更有不少願意照顧在香港的年老雙親,令他們得享溫暖,對香港整體已是重要的貢獻。
內地專才不一定會選擇來港,來了也可能只當是到外國的踏腳石,但已有強烈願望來港的子女,卻一定會留在這裏跟我們共創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