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馬拉松賽跑及行山競賽近年愈來愈受港人歡迎,但有骨科醫生指出,若平日疏於訓練、肌肉耐力不足,強行參賽隨時會令關節受傷,埋下患上關節炎的伏線。一項調查發現,近八成本港在職人士有不同程度的關節痛症狀,逾半人更全年受關節痛症困擾,並有機會發展成為關節炎,搽藥酒或塗藥膏均於事無補,最終可能要進行更換關節手術。 記者:張嘉雯
「香港人係比較多(患關節炎),可能因為少運動同埋工作時間長……成日坐,膝頭成日屈住,大髀肌肉愈來愈瘦。」骨科專科醫生何正倫對近八成在職人士出現關節痛症感到意外。他解釋肥胖、關節曾受創或長期受壓、韌帶或半月板曾受傷的人士,較易患上骨關節炎,患者平日應避免走斜坡、樓梯及行山等超負荷活動,最重要是控制體重,「只要減去5至10%體重已經有好好效果。」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於去年十一月以電話調查方式訪問了五百多名三十五至五十歲的本地在職人士,發現七成二人在過去一年內曾感到關節痠痛、三成七人感到痹痛、兩成三人感關節無力,完全沒有任何關節痛症狀的受訪者只有兩成一;其中春季是最多患者發痛的季節。
在「最常發痛排名榜」上,首三位分別是膝蓋、肩膀及腰椎;四成六受訪者認為痛症的主因是受工作影響,只有百分之六人知道關節痛根源是軟骨退化,四成二人只會搽藥酒或塗藥膏來減輕痛楚。
何正倫稱,若忽視關節痛楚,軟骨有機會在三至五年內退化,變得僵硬及失去彈性,導致關節慢性發炎及痛楚,令筋、韌帶及肌肉收縮,引致骨與骨之間互相磨擦,嚴重的更需更換關節,成本高達港幣十萬元。他又說,最年輕的患者只有二十多歲,只能慢步走路,而且不能做運動。
何正倫建議患者服用加強魚肝油,外國研究顯示加強魚肝油能有效減輕關節痛楚。四十三歲的關節炎患者陳小姐,習舞多年,因為動作不正確及長期在辦公室坐着,前年發現骨與骨之間的軟骨退化,「上樓梯會聽到『咯咯』聲,坐低起身都會痛。」但自服用加強魚肝油後,情況已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