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名六旬泰語傳譯員去年一月在屯門黃金海岸商場惠康超級市場購買兩盒金莎朱古力,進食時發現其中一粒朱古力內藏一顆牙齒,遂向食物及環境衞生署投訴,金莎的香港代理商費列羅亞洲有限公司被票控「食物物質與購買者要求不符」罪名,案件昨日在屯門裁判法院開審。 記者:陳浩義
六十七歲事主溫偉慶(BoonCharoensookKaeo),為政府註冊傳譯員,擔任泰國、福建及潮州語等傳譯工作。他在庭外表示,光顧該牌子朱古力已十多年,首次「食到有嘢」,現時留下陰影,每逢食朱古力都會睇清楚。他又指親戚於農曆新年再沒有購買金莎給他,而他亦沒有購買該牌子朱古力作賀年禮品。
溫偉慶供稱,他於去年一月十一日在屯門黃金海岸商場惠康超級市場內,購買兩盒二十四粒裝金莎朱古力,每盒售價四十八元八角。
翌日,他在家拆開其中一盒朱古力進食兩至三粒,並沒有異樣;三日後晚上,當他在家中觀看電視節目籃球比賽時,再取來該盒朱古力進食。他補充稱,他習慣食金莎朱古力時分兩口進食,先咬一口,然後再食餘下部份。
當晚他食第二粒朱古力時,「首一啖沒有事,但食第二啖時,咬到一些硬物」。他初時以為是果仁,其後發覺物體頗硬,於是用手取出察看,眼見不似石粒,遂用水沖洗,赫見一顆牙齒,嗅聞一下,感到仍有臭味,他十分激氣,連隨用紙巾包裹掉落垃圾桶,但隔了十五分鐘後,愈想愈氣,於是拾回牙齒,翌日往食環署投訴。
政府化驗師黃耀松作供表示,他透過顯微鏡觀察,未有發現該顆牙齒內黐有朱古力殘迹。他在庭外解釋,若牙齒藏於朱古力內,由生產商至事主進食時始發現,經過數月時間,牙齒的細紋理應沾有朱古力,單靠用水沖洗是洗不清,必須用刷子才可刷淨。
辯方傳召金莎朱古力在意大利廠房擔任品質控制組的食物安全主管Dr.AlbertoVona作供。他指出,朱古力的生產過程全由機器製作,他們會以不同儀器來篩選果仁,包括以聲音、重量、尺碼及人手來辨別,並從中除掉雜質,由二十多人組成的監察小組,每兩小時換班一次,沒有可能讓牙齒混在產品中。案件今續審。
案件編號:TMS4617/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