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財政年度最後一次賣地,「大好友」信和置業獨資以十八億二千萬元「超高價」投得九龍灣地王,較底價六億零八百萬元高近兩倍,每方呎樓面地價近三千元,創同區新高,超出市場預期上限逾六成。消息即時刺激區內寫字樓業主把叫價提高一成。消息指信和擬用該地皮發展集零售商場、甲級寫字樓和酒店(BoutiqueHotel)於一身的綜合商業項目,反映地產商對九龍灣於數年內轉型商貿新區充滿憧憬。 記者:黃素玲、林志光
信和發言人表示,集團獨資投得的常悅道非住宅用地,正研究發展甲級寫字樓連商場,可能加入五星級酒店。消息人士透露,信和初步考慮發展一項綜合性商業大廈,基座數層為商場,上面是優質寫字樓,附連一間約二百個房間的高檔酒店。
同類型發展在香港較為罕見,但外國尤其商旅集中的城市如東京,則流行這類物業,現時中環置地廣場部份寫字樓正改建酒店,配合已有的商場和寫字樓,就是這種概念,新鴻基地產於九龍站七期的一百零二層摩天大廈,也採用類似模式發展。
昨日參與競投的財團有七組,包括華懋集團、羅氏地產和嘉里建設等,全屬九龍灣地主,其中以現時有商業項目於市場出售和招租的嘉里和信和出價最勇,最後嘉里只差一口價落敗。
有發展商認為地皮以「超高價」成交,將推高同區工業轉寫字樓或酒店的補地價,政府未來應在儲備表加入更多非住宅用地,及恢復定期賣地。
地政總署助理署長苗力思賣地後說,歷時一句鐘的賣地爭逐,發展商出價多達六十二次,成交價理想,反映市場對九龍灣商業地皮需求殷切,今次是財政年度最後一次賣地,全年土地拍賣總收益達二百億元。新一年的賣地計劃將於下月公布,政府將沿用現有的勾地制度,即把可供出售土地放入儲備表供申請推出拍賣。
九龍灣地王是區內首幅可自由發展酒店或寫字樓,而毋須補地價的非住宅用地,以往同區出售的地皮主要為工業、工貿或純發展寫字樓的商業地,地價均較低。資料顯示,對上一幅拍賣的九龍灣商業地,於九八年由旭日集團以三億六千萬元投得,每呎樓面地價僅五百二十五元。
過去一年九龍灣優質寫字樓需求增加,令樓價持續上升,據中原地產統計,新落成的企業廣場三期,最新呎價三千三百五十七元,較去年三月的一千七百四十九元勁升逾九成。
戴德梁行研究部董事陶汝鴻認為,以九龍灣地王成交地價計,落成後要賣超過五千三百元一方呎,較現市價高近六成,反映發展商憧憬該工業區數年內轉型,令商業項目價值飆升。未來香港經濟發展受惠於CEPA,將持續帶動貿易和製造業,九龍灣正是相關公司的傳統集中地,若政府能配合改善區內交通網絡,有潛力發展為商貿新區。
世邦魏理仕環球研究及客戶業務部助理董事黃秀銓指,現時包括九龍灣的非核心區甲級寫字樓空置率只有百分之七點七,短期內需求增加將推高樓價及租值;不過,未來非核心區甲級寫字樓供應可能過多,長遠投資存在一定風險。
測量師學會會長張達棠表示,昨日參與競投的發展商,均有酒店發展經驗,尤其出價最進取的嘉里和信和。該地成交價較市場預期為高,因為地皮可發展為各類型商業組合,較具彈性,除甲級寫字樓外,發展商看好酒店業及零售業前景,所以出價較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