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不填海難解中區交通死結 - 盧峯

蘋論:不填海難解中區交通死結 - 盧峯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先生昨天再到立法會解釋政府的中環灣仔填海計劃,他指出,整個填海計劃只是為了建造中環灣仔繞道連接東區走廊,以解決日趨嚴重的中區及灣仔海旁塞車問題;孫先生又強調,所有由填海得到的土地都不會作為商業用地或其他用地出售。孫先生的說詞能否說服立法會議員支持計劃仍是未知之數,但我們認為,由於中區及灣仔海旁的塞車問題非常嚴重,加上沒有其他更有效的疏導交通計劃,進行小量填海工程以建造中環灣仔繞道是合理及有需要的。
即使不看運輸署提供的數字、即使不看政府方面估計的交通流量增長,只要在日間坐車經過中區及灣仔海旁地區都可清楚感受到有關道路的容量已接近飽和,路上的汽車經常只能以極慢的速度行駛;若果碰上天氣惡劣或發生甚麼交通事故,車龍更往往由灣仔一直延伸到北角,令所有道路使用者都要付出重大的時間及經濟代價。
更不巧的是,隨着經濟持續發展、隨着中區、灣仔的商業活動持續增加,汽車流量只會有增無減;根據估計,到二○一一年即六年後,繁忙時間由中環林士街到銅鑼灣這幾公里路程的行車時間將由現時的十五分鐘增至四十五分鐘。
像這樣嚴重的擠塞、像這樣嚴重的延誤,將對市民的日常生活、對香港的經濟活動造成極大的不便及干擾,難道政府及社會應對有關問題坐視不理嗎?難道政府不應該以各種有效的方法包括填海興建中環灣仔繞道解決問題嗎?

是的,興建中環灣仔繞道並不是解決交通擠塞的唯一辦法,有立法會議員及環保團體就建議引入電子道路收費計劃或其他收費計劃以控制進出中環核心商業區的汽車流量。
以倫敦在二○○三年實施的道路收費計劃來看,這種收費計劃的確可以有效減少車流量兩成至三成。但香港中區、灣仔的情況跟倫敦市中心不一樣,很多經過這兩個地區的汽車只是路經區內的主要幹道到其他地區,並非要到中環、灣仔的核心商業區,向這些車輛徵費將大大干擾整個港島區的交通運作,甚至造成更嚴重的延誤及擠塞。
此外,汽車流量在未來幾年將繼續快速增長,即使政府能排除萬難引入電子道路收費計劃,也未必能有效解決塞車問題,最終政府還是要興建新的道路應付新增的交通流量。既然是這樣,為甚麼不讓政府及早開展計劃、及早興建中環灣仔繞道解決交通擠塞問題呢?
毫無疑問,保護維港是非常重要的目標,任何新的填海計劃都必須切合「有凌駕性公眾需要」的準則;我們認為,興建中環灣仔繞道解決港島核心地區的塞車問題是符合這個原則、符合市民需要的;只要確保政府作最小規模的填海、只要確保政府不再在填海區作商業發展,有關的填海計劃是應該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