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三年,農民生活卻每況愈下,赤貧農民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世界銀行最新報告指出,中國入世後,農村家庭平均收入因而減少近一個百分點,部份赤貧農村家庭的生活水平三年內更急跌百分六。世銀促請中國採取行動,糾正入世後城鄉利益分配不均問題,特別應改革戶口制度,將在城市工作的農民工也納入失業保障網。
二○○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國經過十五年的艱苦談判,終於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世貿第一百四十三名成員,帶來無限商機。當時已有分析指出,入世將對內地的農業帶來衝擊。
世界銀行昨日發表的調查報告指出,中國加入世貿後,減低關稅,撤銷貿易壁壘,容許外資進入服務業,令中國的對外貿易總額增加一倍。中國官方統計,二○○一年,中國進出口總額為四萬二千一百多億人民幣,但去年全國外貿總額高達九萬五千億人民幣。
該份名為《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准入、政策改革及滅貧策略》的報告亦表明,中國加入世貿後,逐步採取開放市場及其他經濟改革措施,每年為中國帶來三千三百億人民幣的收益,亦為全球每年帶來額外的七百五十億美元(折約六千二百億人民幣)實際收入。
不過,世銀訪問了內地八萬四千戶居民,發現並非所有人也可以分享中國入世的成果。世銀指出,近九成城鎮家庭報稱收入及消費均有所增長,農村家庭的整體平均收入卻減少了零點七個百分點,部份赤貧農村家庭的生活水平更急跌六個百分點。報告說:「受實際收入下降及消費品價格上升等因素影響,赤貧農村家庭……的生活水平(以消費額計)急跌了百分之六。」
目前,全國人口約有十三億,當中有五億是城鎮居民,其餘均是農村居民。換言之,因中國加入世貿,全國約有八億人口的收入不升反跌。
世銀報告呼籲中國改革限制農民進入城市的戶口制度,促請中國政府改善農村教育,引入更多的農業技術,以協助農民增加生產力及提高競爭力。報告並促請中國擴大城鎮的失業保障網,令城市的農民工也可受惠。報告指出,若建議得到落實,可大大改善農民的生活,其收入可增加一成七。
法新社/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