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常住在中環,但繁華巨廈群背後的小坡,風光依然吸引着有空回來打個招呼;事實在這裏住了一段頗長時間,無論報攤、餅店、麵店、果攤……的老闆大多熟絡,走過打個招呼,十分街坊。朋友AnnabelJackson,美酒飲食評論家,撰寫香港不同區域走食地圖,邀請筆者為中環不同地點作貼身介紹。
一天的開始,從早餐。
歌賦街,九記牛腩麵對面,大塊麻石板樓梯下唯一一間餘下的街邊檔口,名字叫甚麼?從來沒有問過。
只管叫站在檔口最中央位置,高大有型,大家姐風範的主理人作「蘭姐」,其實有朋友說過,蘭姐另有其人,是這位掌櫃的母親,她只是女承母業。是耶非耶未知;從前工作室設在隔鄰鴨巴甸街,蘭姐cafe與九記牛腩麵店是我每天幫襯的老朋友。
晨早第一杯咖啡最重要,但在蘭姐cafe,我會叫一杯鴛鴦走糖。走糖不是走甜,即是免糖用煉奶,那香味很懷舊。咖啡加茶是香港特色,亦是在下上大學時一項犯規行為。校園內的coffeehouse,茶與咖啡皆自助,都貴價,每天算三杯,小數怕長計,那些歲月窮得五個仙的nickel也是實實淨淨的金錢。
將茶葉包放到杯中,沖下咖啡,茶錢比咖啡便宜一半。如此這般每次半價飲咖啡另加茶香,告訴同學名稱叫teafee,是香港特色飲料,我的塊肉餘生歲月。
蘭姐的鴛鴦十分香濃,多年水準不變,誠為信得過單位。這裏的各式即食麵都煮出麵本身的咬口,配料尤其精采,蛋炒回鍋肉、鹹牛肉煎蛋,甚至六成熟煎雙蛋也特別生動性感,鋪在黃澄澄的麵條上,吸引得很。蘭姐也創新,很多很多年前,人們未流行瘦身,她便率先以茶餐廳之名製出青瓜、番茄等等清淡三文治。那時不怕肥,最愛吃他們的蛋炒鹹牛肉烤多士治,美味多年,今天再去,顧客一樣的多,氣氛悠閒,就是老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