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似滙豐 有升冇跌」<br>隨時上車中中忽然吃香

「好似滙豐 有升冇跌」
隨時上車中中忽然吃香

【本報訊】隨着新的中學教學語言機制○八年實行,家長興起追捧有「英中概念」的中文中學。至少兩間有望轉為英中的中中,在中一自行派位階段吸引近四百名學生報讀,平均每個學額有九至十人爭奪,「人氣」媲美、甚至超過不少英文中學。 記者:倪清江

中一自行派位將於今日截止報名,在英中方面,伊利沙伯中學今年收到四百人報名,較去年增加一成,平均十二點五人爭一學額。中文中學方面,屯門順德聯誼總會譚伯羽中學出現十一人爭一位;將軍澳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平均每十人爭一位;北區風采中學則平均九人爭一席,該校副校長何漢權預計今日仍會收到報名表(見表)。
宣基及風采中學由於所屬的校網內英中數目偏少,收生水平持續上升,有望於○八年實行新教學語言機制時轉為英中,屆時今年九月入學的中一生,可以英中名義畢業。宣基中學校長潘淑嫻相信,去年首批會考生成績頗佳是吸引力之一,而有望轉為英中是另一號召。

英中隨時「落車」
有個別英中的報讀人數不升反跌,輔導教師協會副主席趙榮德認為,這或是家長擔心入了「邊緣」英中,日後會「落車」,所以寧願選報有機會轉為英中的中中。他打趣說:「中中就好似滙豐,有升冇跌」;但一些英中就好似受沙士影響的機構,「跌到焦頭爛額!」
中一自行派位階段,每名小六學生只可報讀一間官立或資助中學,但報直資中學則不限。名直資聖保羅男女中學今年料再度成為最多人報名的中學,拔萃男書院也收到約一千人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