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吃圍村盆菜風氣十分盛行,但衞生署昨日證實由本月八日起分別有兩批合共十六名市民,吃了由元朗「大歡喜飯店」供應的外賣盆菜後出現食物中毒情況,初步懷疑是細菌性中毒,食物環境衞生署到該家供應盆菜已有二十九年歷史的食肆調查,並票控該店環境衞生不理想。 記者:梁洵瑜、鄧偉明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昨日公布,在本月十五日有十八名在土瓜灣地區工作的人士,午間吃了該飯店供應的盆菜。其中十二人在進食後六至四十五小時內,分別出現腹瀉、暈眩、肚痛及發燒病徵,一人自行前往法國醫院留醫,現已出院;七人曾往求診;四人則沒有求診,現時全部人的情況都穩定。
另一宗個案於本月八日,即農曆年三十晚,十一名居於大埔的人士,在家中吃了由該飯店供應的外賣盆菜後,有四人在進食後四至十二小時內感到不適,其中三人曾往大埔那打素醫院求診,但毋須入院。衞生防護中心初步認為事件是細菌性食物中毒。
食環署接報後於本月十二日到該飯店調查,發現環境衞生不理想,即時作出票控;當發生第二宗個案後,再於前天到場調查和抽取樣本,而食肆衞生已有改善。
位於元朗教育路的「大歡喜飯店」,負責人之一文女士稱,該店已有二十九年歷史,每天供應四、五十個盆菜,一向都沒有問題,該店的盆菜煮熟後以錫紙包裝送貨,並附有單張,提醒食客要即日進食、不要放隔夜,並要把盆菜翻熱後才進食,因盆菜內含有豬油,若翻熱不夠容易肚屙。她強調,食環署調查後在該店內抽取了枝竹、豬皮及雞三種食品的樣本進行調查。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解釋,盆菜因為製造過程涉及很多人手來「砌食物」,若皮膚有細菌就容易令食物受金黃葡萄球菌污染。此外,盆菜中有蝦,也有機會受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而燒豬肉如不熟透,則有機會出現沙門氏菌中毒。十多年前曾有新界村莊,因盆菜中的燒肉含有沙門氏菌,而令半條村的村民中毒入院。
勞永樂認為,市民必須注意製造盆菜過程的衞生、運送時間及不要貯存在室溫下太久;食環署則提醒市民,最好在提取盆菜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內進食,並應徹底翻熱才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