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人口老化 鼓勵市民多生育<br>曾蔭權:最好生三個

扭轉人口老化 鼓勵市民多生育
曾蔭權:最好生三個

【本報訊】香港女多男少及生育率低造成人口老化問題令政府高層大傷腦筋,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昨表示需調整人口政策,建議放寬輸入內地人才及投資移民計劃,吸引更多年青力壯單身男士來港,並推出優惠措施鼓勵市民生育,更呼籲「年青力壯嘅最好生三個」。有學者則指結婚及生育均是極個人的決定,質疑政府措施難收成效,亦有聽眾歸咎政府管治力弱,令市民不願生育。 記者:羅偉光、蔡元貴

領導人口政策專責小組的曾蔭權昨出席港台節目《與司局長對話》時坦言,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需大量年輕專業人士才能維持競爭力,但按目前數據推斷,到二○三一年,男、女比例約為七十五對一百,他形容女多男少問題「好大件事」,其中一個原因是每年約二萬名港男與內地女性結婚,這些內地新娘來港令香港女性人口大增。對於香港女性難覓對象,他笑言「可能香港男士唔夠靚仔啦。」

吸引年青力壯人才來港
為平衡兩性比例,曾蔭權說要「做啲工夫」吸引年青力壯人才來港,但反對在現時每年五萬四千多個單程證名額中,撥出部份輸入年輕男性,他說雖然現時每年少於三萬九千人持單程證來港,但不宜把餘額他用,因為單證程有餘額,反映香港對內地人已非最有吸引力地方,應研究擴闊現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及投資移民計劃。
曾蔭權關注港人生子女問題,認為要提高生育率才能為香港注入生力軍,解決人口老化問題,他說香港女性平均生育率僅零點九四,即生育少於一名孩子,是全球最低數字,雖然港府已給予第三名及以後孩子免稅額,但港府「要再諗計先可以叫人生仔」,「年青力壯單身男士,要諗吓點樣搵佢哋嚟(香港)。」他說港人「起碼要(生)二點一個人,先至可以補充人口老化,即係(每名女性)起碼要生兩個。」更呼籲「年青力壯嘅,最好生三個」,否則不能有效減慢人口老化。事實上,根據○三年公布的《人口政策專責小組報告書》,本港老年撫養比率將由○二年的每千名十五至六十四歲人士對一百五十八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增加至二○一三年的三百八十名,帶來嚴重醫療及勞工短缺問題。

政府統計處處長何永煊則對女多男少及人口老化問題較樂觀,他說近年港男多北上工作,在內地找對象機會增加,但相信港女遲早會接受北上嫁人,「社會有自動調節機制,香港女性難搵男朋友,自然會上去搵。」雖然香港生育率低,但內地新移民、移民港人回流及北上娶妻男士的妻、兒來港,均是人口增加的生力軍,他認為人口老化和女多男少問題「唔一定太悲觀」,港府人口政策應以維持有活動、多元化社會為目標,相信香港對各地人才仍有吸引力。

預算案考慮子女免稅額
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昨晚出席一個新春酒會時則表示,多謝曾蔭權提出關於調整子女免稅額,以鼓勵市民多生育的意見,他說來年預算案會一併考慮這些建議,但政府內部不會討論預算案內容,只會諮詢同僚意見,最後還是由財政司司長作決定。
行政會議成員梁振英出席另一新春酒會時則表示,本港人口結構錯配難以配合經濟迅速發展,有需要適量輸入內地人才,他認為應簡化入境手續吸引內地人才,但毋須透過稅務優惠或居留權吸引人才來港;另一行會成員陳智思稱,目前最重要是改變專才來港會搶飯碗的觀念,因為輸入更多專才會增加就業機會。梁振英及陳智思均反對利用單程證餘額引入專才,因為單程證主要用於家庭團聚。

《風之后將為人母》在政府鼓勵市民多生育之際,本港奧運滑浪風帆金牌得主李麗珊(右)昨偕同丈夫黃德森見記者,透露懷有身孕,預產期為八、九月份。
徐嘉華攝

由於本港出生率下降,政府正設法鼓勵夫婦生育。

《1952年海報》家計會宣傳節育海報設計。
家計會網頁

《1969年海報》家計會宣傳節育海報設計。
家計會網頁

《1977年海報》家計會宣傳節育海報設計。
家計會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