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日本熱久久不涼,雖然沒有台灣那五十年日治的背景;日本侵華歷史,年年有釣魚台抗議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活動,似乎不會改變港人尤其年輕人對日本的熱衷,肯定比前朝英國更甚。
坊間有關日本尤其東京的旅行圖書或印象文字多得難分難解,然而在一眾書籍當中最吸引,不斷拿出細讀是《東京漂流物語》,作者為台灣牙醫李友中(城市漫遊文庫)。
李友中將他在東京作牙醫實習、居住四年的生活細節、地方人物配以村上春樹、夏目漱石、川端康成、森鷗外、芥川龍之介、三島由紀夫……等等著名文學家的片段文字及林瑞慶的東京攝影夾雜,讓小書讀來舒暢深入。它沒有特別介紹你應該去哪裏、吃甚麼、買哪些,尤其缺乏介紹狂歡。淡淡幽情幾乎有幾分電影《東京物語》的情緒。
這位牙醫很感性,字裏行間以一個異鄉人亦是深入居留者,像鄰居一般娓娓細訴他熟悉的東京部份,讓讀者感受。雖然來自台灣,也明顯看到他父親及伯父在日治時代出自著名學府如帝國大學等,但李友中在文中透露他學日語倒是到日本留學之前不久,是以初時在讀日文書及交談溝通上也需付出加倍努力,不似一些台省作家每每在談到日本、說起日文儼然以小日本人自居,那份滑溜,讓人讀來反感。再熟悉,再相似,再深入,只是異鄉人。
書中文字不算多,每個地方都以自身輕巧的經歷演繹。其中一段發生在東京灣,清貧的見習醫生夫婦以最低廉的費用,行走這個陌生城市的不同角落,除了海灣的海鳥,咖啡館內的櫻桃蛋糕及冒着白色蒸氣的咖啡成了大特寫,而正在生氣的妻子成了配角,主角是他的幾句文字「……旅行途中,兩人很容易吵架。意見不合、太累、迷路,有各種機會讓相依為命的人互相激怒。只要一個交叉路的不同意見,就足以考驗夫妻間最大的耐性。如果一方追求的是安全,另一方追求的是浪漫,那更有戲唱了。」除了旅行,與伴侶相陪走向生命前路,其境況亦同。
想拋棄你已厭倦的伴侶?最佳方法,一起去旅行;去時一對,回來一個。
你試過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