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是講求實際的,看書的習慣亦是如此,如果從暢銷書榜來看,便不難發覺能夠成為暢銷書的,多少與實際生活應用有關。
以長賣長有的暢銷書來看,英文字典是其中之一,因為全港的中小學生,相信在家總會有一兩本英文字典,以全港學生有數十萬人計算,市場其實是頗大的。
可是近年這個市場正面臨國內簡體字版英文字典的競爭,加上電子字典的流行,使到傳統書本字典的佔有率降低。
第二類長賣長有的暢銷書,就是地圖。
在香港只要從事運輸、物流、經紀業務等的人士,相信總要有本地圖在手,否則在貨運及拜訪客戶之時,要花很多時間才能找到正確地址。過往香港的街道地圖,由一兩間出版社所壟斷,但近年政府的數碼地圖的流行及有其他新出版社的加入,令到競爭加大。
第三類銷量特別多的,就是有季節性的讀物。
每逢農曆年過年前的一段時間,便是新一年運程書籍的出版時間,據估計,每年這些運程書的銷售數量,高達50萬本或以上。如果每本賣40元計算,生意額已有2000萬元,是一盤不算小的生意。
近年運程書的競爭特別劇烈,除了有中文版、英文版外,中文版還會分繁體字版及簡體字,甚至有菲律賓語及印尼語版本,方便外籍傭工參考。此外,這些運程書有一個特點,就是讀者買了第一本之後,往往會買第二本,例如堪輿學家A說自己運程今年不好,於是讀者就會買堪輿學家B、C,甚至D、E、F的書來「證實」自己的來年運程如何,這就是為何這些運程書的銷量甚佳的原因之一。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