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南亞世紀大海嘯的死亡人數已超過十五萬人,但令衞生專家更加擔心大災難後可能爆發疫症,或會帶來更大傷害,所以世界衞生組織已啟動了緊急衞生行動計劃。該計劃的核心是對災區幸存人口,特別是婦女、兒童及老人提供即時公共衞生服務。
由於供水系統的破壞及海水污染,災區隨時爆發霍亂、傷寒、痢疾、A型及E型肝炎;蚊蟲的增加則可能帶來瘧疾及登革熱;過度擁擠的環境會導致痲疹、流感、腦膜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結核及鉤端螺旋體病爆發。
世衞指出,控制疫情爆發的關鍵在於加強對疾病的監測、信息的溝通、衞生指引的設立及對緊急衞生威脅的及時應對。世衞在收到災難的消息後,已立即啟動了危機時衞生行動網絡,其位於日內瓦的總部及新德里的東南亞地區總部建立了二十四小時危機處理中心對受災國提供支援。
此外,據媒體報道,位於菲律賓北部的度假勝地碧瑤出現多宗腦膜炎雙球菌血症,迄今為止已造成二十八人死亡,因本港有超過一萬的菲律賓傭工來自碧瑤,有關部門建議對由當地返港的傭工,可先隔離,待發病潛伏期過後,檢查身體正常後再回家工作。需要赴當地旅行公幹者,最好在出發的兩周前,進行疫苗注射。因腦膜炎雙球菌血症可經由直接接觸及病人口鼻飛沫傳染,所以在旅途中應盡量避免直接接觸患者。此外,也可採取戴口罩的方式預防。
腦膜炎雙球菌血症潛伏期約二至十日,平均為三至四日;患者會突然發燒、嚴重頭痛、皮膚出現瘀斑、休克,病情嚴重者可致命。
逢周二至五刊登
撰文:保栢醫療保險
(查詢熱線:25175937)